晚间,明兰在日记中记下:“祖母点拨,施恩不图报;顾郎安好,前往边关;放下牵挂,各自珍重。”
笔尖停顿片刻,她又添上一句:“祖母智慧,明兰感念。”
是啊,有这样一位智慧而包容的祖母,是她的福气。祖母看破不说破,既保全她的颜面,又给予恰当的引导。这份处世智慧,值得她终身学习。
夜色渐深,明兰吹熄烛火,安然入睡。这一次,她不再辗转反侧,而是睡得格外香甜。
梦中不再是顾廷烨的身影,而是广济寺的袅袅香烟,和祖母慈祥的笑容。
次日清晨,明兰醒来时,觉得心胸格外开阔。她照常读书习字,打理庶务,神态间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从容。
小桃察觉到她的变化,好奇地问:“姑娘今日似乎心情很好?”
明兰微微一笑:“秋高气爽,自是令人心旷神怡。”
她不再刻意打听顾家的消息,也不再牵挂那个远赴边关的人。就像祖母说的,该有的回报,时机到了自然会有;不该有的,强求反而徒增烦恼。
府中的日子依旧平静。王氏管家越发得力,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林噙霜虽然心中不甘,但碍于长枫之事,暂时不敢生事。墨兰则整日闭门读书,似是憋着一股劲,要在才学上压过明兰。
这日,明兰正在房中绣花,忽听丫鬟来报,说是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来访。明兰心中一动,想起那日在广济寺听到的对话,不由多了几分警惕。
果然,吴大娘子见到明兰,格外热情:“许久不见,六姑娘出落得越发标致了。听说姑娘绣艺精湛,不知可否为我绣一方帕子?”
明兰谦逊道:“吴大娘子过奖了。明兰手艺粗浅,不敢献丑。”
吴大娘子却执意道:“姑娘不必过谦。徐老太太寿宴上那幅观音像,我可是亲眼所见,当真巧夺天工。”她说着,压低声音,“不瞒姑娘,我是想求姑娘绣一幅送进宫中去。贵妃娘娘最爱精致的绣品,若是得了姑娘的绣品,必定欢喜。”
明兰心中警铃大作。吴大娘子这般热情,果然别有目的。她若是答应了,日后难免要与宫中牵扯;若是不答应,又恐得罪人。
正为难时,忽听祖母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什么绣品要送进宫中去?”
明兰如蒙大赦,忙起身相迎。老太太走进来,目光扫过吴大娘子,淡淡道:“吴大娘子真是有心了。只是明兰年纪尚小,手艺稚嫩,不敢污了贵妃娘娘的眼。”
吴大娘子忙道:“老夫人过谦了...”
老太太却不容她多说:“宫中的事,我们盛家不敢高攀。吴大娘子若是想要绣品,老身让房妈妈找几个绣娘为你绣便是。”
话说得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吴大娘子碰了个软钉子,只得悻悻作罢。
送走吴大娘子后,老太太对明兰道:“看见没有?这京城之中,处处是算计。今日求你绣品,明日就可能将你卷入是非之中。”
明兰郑重道:“明兰明白。多谢祖母解围。”
老太太颔首:“你明白就好。记住祖母的话:藏拙守愚,方是长久之计。”
明兰深深福身:“明兰谨记祖母教诲。”
望着祖母离去的背影,明兰心中充满感激。有这样一位智慧的长者指引,是她的幸运。而她要做的,就是谨记教诲,在这深宅大院中安稳度日。
窗外,秋阳正好。明兰拿起绣活,针线在指尖穿梭,心境格外平和。
那个远赴边关的人,就让他成为记忆中的一段插曲吧。江湖路远,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