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满意地点头,又从枕下取出一个小香囊递给明兰:“这里面有些安神的香料,你带在身边。若是遇到难处,闻一闻也能定定心神。”
明兰接过香囊,只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谢祖母关爱。”
三日后,盛家马车载着三位小姐前往徐国公府。墨兰打扮得格外精心,一身绯色罗裙衬得她娇艳如花;如兰则穿着鹅黄色的衫子,活泼可爱;明兰依旧是一身淡青色素裙,只在发间簪了一枚白玉簪,简约而不失礼数。
马车抵达徐府,早有仆妇在门前相迎。徐国公府果然气派非凡,朱门高墙,庭院深深。一位衣着体面的嬷嬷引着三人入内,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处名为“沁芳斋”的院落。
“这处是专门为客居小姐准备的。”嬷嬷恭敬道,“三位小姐且在此歇息,稍后我们老太太自会请诸位过去说话。”
墨兰打量着院中陈设,只见处处精致,不由暗自赞叹。如兰则好奇地东张西望,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明兰安静地跟在最后,目光轻轻扫过院中布局,将路径牢记在心。
安置妥当后,便有丫鬟送来茶点。墨兰故意问道:“不知此次徐老太太还请了哪家的小姐?”
丫鬟恭敬回答:“还请了李家、王家的几位小姐,都是明日才到。今日只有盛家三位小姐先来了。”
墨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看来徐家对盛家格外看重。
稍事休息后,便有仆妇来请,说徐老太太要见三位小姐。墨兰忙整理衣饰,如兰也赶紧检查自己的妆容。明兰则只是轻轻理了理衣袖,神色平静如常。
来到徐老太太居住的“福寿堂”,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神态雍容的老夫人坐在上首,几位徐家的夫人小姐陪坐两侧。
墨兰率先上前行礼,声音娇柔:“盛家墨兰拜见徐老太太,恭祝老太太福寿安康。”
如兰也跟着行礼,语气活泼:“如兰给老太太请安!”
明兰跟在最后,行礼的动作标准而优雅:“明兰拜见老太太。”
徐老太太笑眯眯地让三人起身,目光在三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在明兰身上多停留了片刻:“都是好孩子,快起来吧。这位是明兰姑娘?听说前些日子盛家路上遇匪,是你临危不乱,指挥若定?”
明兰谦逊低头:“老太太过奖了。明儿当时也是慌了手脚,幸得家丁们听从指挥,才能化险为夷。”
徐老太太点头赞许:“懂得藏拙守愚,更是难得。”她又转向墨兰和如兰,“听说墨兰姑娘诗才出众,如兰姑娘活泼可爱,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墨兰忙道:“老太太谬赞了。墨儿才疏学浅,不敢当此夸赞。”
一番寒暄后,徐老太太让三位小姐坐下用茶。席间,徐家的几位夫人不时问话,墨兰对答如流,如兰也活泼应和,明兰则多数时候安静倾听,只在被问到时才简短回答,却每每言之有物,令人刮目。
茶毕,徐老太太命人带三位小姐去荷塘赏玩。时值盛夏,荷花开得正盛,粉白相间,清香四溢。墨兰有意显摆才学,吟了几首咏荷的诗,引得徐家小姐连连称赞。如兰则忙着采摘莲蓬,玩得不亦乐乎。
明兰独自走在后面,目光掠过荷塘,忽然注意到塘边小亭中坐着一位华服公子,正朝这边观望。她立刻想起祖母的嘱咐,不动声色地移开视线,假装欣赏荷花。
晚间回到沁芳斋,墨兰兴奋不已,对如兰道:“你看见亭中那位公子了吗?定是徐家的嫡孙。我看他朝我们这边看了好几眼呢!”
如兰懵懂道:“是吗?我没注意。荷塘里的鲤鱼可真大!”
明兰安静地整理床铺,仿佛没有听见她们的对话。
墨兰瞥了明兰一眼,故意提高声音:“有些人啊,就是装清高。到了这等场合,也不知主动些,真是白费了父亲让她来的心意。”
明兰依旧不语,只将祖母给的香囊取出,放在枕边。
是夜,明兰躺在床上,回想今日种种。徐府果然如祖母所说,水深复杂。那位亭中的公子,几位夫人试探的问话,徐老太太意味深长的目光...一切都暗示着这次小住并非简单的赏荷之约。
她轻轻嗅着香囊的清香,心中默念祖母的嘱咐:多看少说。
窗外月光如水,荷香随风潜入。明兰闭上眼,心中清明如镜。无论徐府有何目的,她自有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