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柏点头:“你好自为之。”说罢转身离去。
明兰捧着笔记,心中暖流涌动。在这个复杂的家中,能得兄长真心相待,实在难得。
她回到房中,仔细翻阅长柏的笔记。那上面不仅记录经义,还有不少独到见解,有些甚至与庄学究讲的有所不同,但更合明兰的心思。
比如在论“君子不器”时,长柏写道:“器者,形也。君子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拘一格。如水,随方就圆,却仍是水。”
这正是明兰今日用来圆场的话,原来长柏早有此见解。
又如在论“仁者无敌”时,长柏写道:“无敌非谓常胜,乃谓心中无愧,故能勇往直前。纵使失败,亦是求仁得仁。”
明兰越看越觉得这位兄长不简单。他平日沉默寡言,实则胸有沟壑,见解深刻。
从此,明兰常去长柏处请教。有时是真诚求问,有时则是故意做给旁人看,显得她确实常得兄长指点。
这般举动,果然让盛紘更加欣慰。他常对王氏说:“长柏与明兰兄妹和睦,切磋学问,这是盛家之福。”
王氏也道:“确实难得。长柏稳重,明兰聪慧,倒是般配的兄妹。”
林噙霜听到这些,越发气闷。她本想让墨兰也多与长柏亲近,但墨兰心高气傲,不屑主动请教;如兰更是孩子心性,坐不住书房。
这日学堂,庄学究讲《史记》。问到“项羽本纪”时,特意问明兰:“六姑娘以为,项羽之败,败在何处?”
明兰这次没有推辞,轻声答道:“学生浅见,项羽败在太过恃强,不知变通。若能如韩信般能屈能伸,或许不至垓下之围。”
庄学究颔首:“说得不错。可知太史公如何评价?”
明兰低头:“学生愚钝,只记得太史公说'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庄学究眼中闪过赞许:“记得很准。那六姑娘以为,太史公此评可公允?”
明兰谨慎地回答:“学生不敢妄议史公。只是觉得...项羽虽有过失,但终究是英雄人物。自刎乌江,不肯过江东,也算保全了气节。”
这番话既展现了才学,又不失女儿家的温婉。盛紘恰好来巡视,听到这番对答,不禁点头微笑。
下学后,盛紘对庄学究说:“小女愚钝,让学究费心了。”
庄学究却道:“六姑娘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见解公允,不偏不倚。盛大人好福气。”
盛紘心中欢喜,当晚又赏了明兰一套文房四宝。
明兰接过赏赐,依旧谦逊:“谢父亲赏赐。明儿愚钝,还需多多努力。”
她心中明白,这次能得体应对,多亏长柏平日指点。兄妹二人相视一笑,默契于心。
晚间,明兰在日记中记下今日所思:兄长回护,如得助力;适当展现,方得认可;父子欣慰,林氏更嫉。
她想起长柏的提醒,心中更加清明。藏拙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太过。该展现时展现,该收敛时收敛,这个分寸要把握好。
藏拙守愚,不是懦弱,而是智慧的选择。
而她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她会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这复杂的宅院中生存。
如同祖母教导的那般: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依靠他人,何时依靠自己。
而她,正在一步步掌握这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