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文明的土壤,与待燃的火种
李秀英带回的“种子”,被安置在指挥中心最深处的生命研究室。它并非实体,而是一团凝聚不散、蕴含着磅礴生机与复杂信息的翠绿光团,悬浮在特制的能量场中,如同一个微缩的、沉睡的星云。
张云清在“种子”归来后不久,便从漫长的昏迷中苏醒。她的眼神褪去了之前的青涩,多了一份历经沧桑的沉静与悲悯。无需过多言语,她径直走到生命研究室,将手掌轻轻贴在能量场的外壁。
刹那间,那翠绿光团与她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柔和的光晕荡漾开来,无数关于那个已逝植物文明的记忆碎片——繁荣的绿色都市、与万物沟通的智慧、面对归墟侵蚀时的绝望坚守、以及母树最终剥离自身核心凝聚这枚“种子”的壮烈——如同涓涓细流,涌入张云清的意识,也通过她身上连接的传感器,被林晚的团队谨慎地记录、解析。
【全球直播弹幕】:
[龙国]:张研究员醒了!她好像能理解那个种子!
[欧罗巴]:不可思议的信息传递……这超越了基因,是文明的传承!
[北美]:必须得到这枚‘种子’!它蕴含的技术可能改变世界格局!
[归墟教团(猩红)】:文明的残渣,终将归于虚无。
“它很虚弱,也很迷茫,”张云清收回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清晰,“它承载着一个文明的最后希望,但它找不到可以扎根的‘土壤’。它低语着,寻找着……‘母亲’。”
“母亲?”陈远凝视着那团绿光,若有所思,“是指孕育它的那个世界?还是……”
“或许是更广义的,能理解它、接纳它、并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的……文明根基。”林晚分析道,“根据李老带回的信息和云清的感应,这枚‘种子’渴望的是能与它产生共鸣的、强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文明底蕴。”
就在这时,陈远一直随身携带的那方古砚,再次传来温润的热意。他心有所感,将其取出。只见砚台上那些原本看似装饰的云纹,此刻在“种子”散发的绿光映照下,竟隐隐流动起来,仿佛与绿光中的某种频率产生了呼应!
“文明……底蕴……”陈远喃喃自语,他脑海中闪过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那从未断绝的传承,那“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古老智慧。
他缓步上前,代替张云清,将手按在了能量场外壁,另一只手则紧握着那方砚台。
他闭上双眼,不再试图去“解析”,而是去“感受”。他将自己的精神沉浸入脚下这片土地,沉浸入那源远流长的文明血脉之中。
他“看”到了神农氏尝遍百草,为民找寻生机;
他“看”到了大禹治水,疏而不堵,与自然共生;
他“看”到了《诗经》中“蒹葭苍苍”的草木情怀;
他“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牧歌;
他“看”到了无数华夏先民,对土地、对生命最深沉的热爱与眷恋……
这不是力量,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融入血脉的、对“生”的敬畏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