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天织声脉 > 第115章 长老访学

第115章 长老访学(2 / 2)

接下来的几天,三位长老跟着李工泡在规划办和社区里。他们看工人铺沥青路,记着配比;看社区公园的布局,数着长椅的数量;甚至跟着去了趟建材市场,摸遍了各种瓷砖和玻璃。青枫长老还专门记了本“规划笔记”,里面画满了路缘石的形状、路灯的高度,甚至连社区垃圾桶的位置都标得一清二楚。

这天下午,几人去看刚建成的老年活动中心。里面摆着几张棋牌桌,墙上挂着书画,角落里还放着台饮水机。青柏长老端起一杯温水,看着窗外的小花园:“这里的老人不用出门,就能在这儿喝茶聊天,守脉谷里的老弟子们也该有个这样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驿站旁边建个‘脉气堂’,”青榆长老摸着活动中心的木椅,“用老木头做椅子,墙上挂脉气图谱,再装几盏你们的灯,既舒服又不失我们的规矩。”

沈砚看着三位长老认真的样子,心里有些暖意。他想起第一次去守脉谷时,走在坑洼的土路上,看着漏雨的驿站,总觉得那里少了些烟火气。如今三位长老愿意学现代的规划,却又不丢天织界的根,倒比单纯照搬现代的样子好得多。

一周后,三位长老要回天织界了。沈砚给他们装了满满一箱子东西:有规划图册、修路的工具手册,还有几个声控灯和小型的脉气转换器——能把脉气转换成电能,供灯和简单的电器使用。

“沈院长放心,我们一定把守脉谷改得既妥帖又有古韵。”青柏长老握着沈砚的手,竹杖上的脉气亮了亮,“等改好了,第一个请你们来做客!”

送走三位长老,沈砚回到学院,就见青芜抱着脉气吉他坐在槐树下,指尖轻轻拨着弦。“长老们学得很认真,”青芜抬头笑了笑,“青柏长老连社区垃圾桶的间距都记下来了,说要让守脉谷既干净又整齐。”

沈砚在她身边坐下,听着吉他声里淡淡的草木香:“他们不是在学‘规划’,是在学怎么让弟子们住得更舒服。守脉谷守着天织界的脉气,也该守着弟子们的烟火气。”

青芜点点头,指尖一转,吉他声里多了些轻快的调子:“等守脉谷修好了,我们带着《双界和声》去那里演出吧?让天脉花也在守脉谷的旋律里开花。”

沈砚笑着应了,目光望向界门的方向——他仿佛能看到,守脉谷的土路上正铺起平整的石板(青榆长老说,用当地的青石铺路,比沥青更有天织界的味道),驿站的飞檐正慢慢成型,老弟子们坐在脉气堂里喝茶聊天,孩子们追着脉气驱动的小车在溪边跑。

半个月后,沈砚收到了青岚寄来的信,还附了张青墨画的画。画里的守脉谷变了模样:顺着溪流修了条青石板路,路两旁装着淡绿色的声控灯,灯柱是用老竹做的,和周围的草木融在一起;谷口的驿站改成了两层的竹楼,飞檐翘角,屋顶铺着青瓦,窗户却是透明的玻璃,能看到里面摆着的木桌和长椅;驿站旁边的脉气堂里,几个老弟子正围着桌子下棋,墙上挂着脉气图谱,角落里的饮水机冒着淡淡的热气。

信里说,青柏长老按李工教的办法,在路旁边留了宽宽的“步道”,供弟子们散步;青枫长老在驿站里设了“双界邮差”的站点,还摆了个书架,放着从现代带过去的书;青榆长老则在驿站后面修了个小花园,种着天脉花和从现代移植过去的月季,花开得正艳。

“长老们说,等下个月路彻底修好,就请你们来守脉谷听《双界和声》,”青岚在信里写道,“青柏长老还专门留了块空地,说要建个‘声纹小广场’,以后双界的弟子们能在那儿弹琴、画画,像声纹学院一样热闹。”

沈砚把画挂在办公室的墙上,看着画里的守脉谷——青石板路蜿蜒,竹楼飞檐,灯光点点,像一颗藏在脉气里的明珠。他想起三位长老蹲在现代的社区里,认真记笔记的样子,突然觉得,所谓的“融合”,从来不是谁变成谁的样子,而是像守脉谷的青石板路,踩着现代的法子,却长着天织界的根,既稳当,又有古韵。

这天晚上,沈砚给陈乐打了个电话,说下个月要去守脉谷演出。陈乐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叫起来:“正好!我采集了些溪流的声音,能加进《双界和声》里,到时候让守脉谷的溪水也跟着旋律唱!”

挂了电话,沈砚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声能站的灯光。声能站的嗡鸣和学院里的吉他声交织在一起,像在诉说着两个世界的默契。他想起青柏长老说的话——“规划不是画图纸,是让住在里面的人心里暖和”。不管是现代的社区,还是天织界的守脉谷,最要紧的,从来都是人的烟火气。

下个月的守脉谷,该会很热闹吧。沈砚想着,嘴角忍不住上扬——有青石板路,有竹楼驿站,有天脉花和月季,还有《双界和声》的旋律。两个世界的东西,像脉气和声能,融在一起,就成了最舒服的样子。

而这舒服的样子,还会在更多的地方慢慢长出来,像守脉谷里的青石板路,顺着溪流,顺着脉气,一直延伸到两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