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往来越来越多。现代的孩子们寄去漫画书、声能玩具、彩色铅笔;天织界的孩子们寄来竹编小玩意儿、晒干的花草、用脉气染的彩色丝线。厂区的食堂门口,每天下午都围满了等“邮差”的孩子,有的拿着要寄的东西,有的踮着脚盼着回信,叽叽喳喳的像一群小麻雀。
天织界的青木门广场上也是一样。青芽每天都会提前跑到传信器旁,手里攥着给小宇的回信——有时是一片带着脉气的树叶,有时是一个用竹条编的小蚂蚱,有时是一张画着天脉花的纸条。其他孩子也跟着凑过来,有的问“我的彩色铅笔寄到了吗”,有的问“现代的小朋友喜欢我的竹篮子吗”,青岚笑着一一给他们看传信记录,孩子们的脸上都满是期待。
这天下午,青芜正在登记要寄的东西,小宇抱着一个大大的盒子跑过来:“青芜姐姐,我要给青芽寄这个!”盒子打开,里面是一个组装好的小型声能灯,灯座上还画着竹楼和漫画书里的声能车。“这个声能灯不用插电,只要对着它吹声纹哨就能亮,我想让青芽晚上也能看书。”小宇仰着小脸,眼里满是认真。
青芜接过盒子,心里暖暖的。她把声能灯放进传信器,调整好声纹锚的频率。没过多久,青岚的传讯器就响了:“青芜!你们是不是寄了个声能灯过来?青芽刚对着它吹了声纹哨,灯就亮了,她高兴得都快哭了!”
青芜笑着对着传讯器说:“让青芽别客气,以后想要什么,随时让小宇寄过去。”
挂了传讯器,她转身看见沈砚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你也要寄东西?”青芜问。
沈砚点头,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把用槐木做的小吉他,琴弦是用声纹合金做的,琴身上刻着淡淡的天脉花纹。“这是给青岚的,上次他说想造带脉气的乐器,让他试试用这个吉他引动脉气。”
青芜接过小吉他,放进传信器。看着它消失在光晕里,她突然觉得,这小小的传信器就像一座桥,把两个世界的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通过它传递心意和温暖。
一周后的清晨,传信器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青芜打开一看,里面躺着一个陶盆,盆里种着一株天脉花,刚抽出嫩芽,泛着淡淡的绿色。旁边还有一张树皮纸条,是青岚写的:“青芜,这是你寄来的花种,已经发芽了!青芽说等开花了,要把第一朵花寄给小宇。对了,沈砚的小吉他我试过了,能引动脉气,弹出来的声音带着草木香,弟子们都围着听呢!”
青芜把陶盆放在竹楼前的窗台上,阳光洒在嫩芽上,像撒了一层碎金。小宇和几个孩子跑过来,看着陶盆里的嫩芽,兴奋地说:“等开花了,我们就能看到会变色的花了!”
沈砚走过来,看着窗台上的陶盆,又看向远处的声纹通道——那里的能量光带比以前更亮了,像一条温柔的丝带,连接着两个世界。他想起刚设“双界邮差”时的样子,想起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想起青芽和小宇之间的书信往来,心里满是暖意。
“等天脉花开了,我们就在学院里办个‘双界物交会’吧。”沈砚突然说,“让现代的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东西,天织界的孩子们也带着他们的宝贝,通过声纹通道过来,一起交换、一起玩。”
青芜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现在就告诉青岚,让他准备一下!”
当天下午,“双界物交会”的消息就通过传信器传到了天织界。青芽听说后,赶紧跑回家,把自己最宝贝的竹编小篮子、用脉气染的丝线都找出来,还采了一束新鲜的静心草,准备到时送给小宇。其他孩子也跟着忙碌起来,有的整理自己的玩具,有的准备给现代小朋友的礼物,整个青木门都热闹起来。
厂区里的孩子们也一样,小宇把自己的漫画书、声能玩具都整理好,还特意画了一张声能车的画,准备送给青芽。有的孩子拿出自己的彩色铅笔,有的拿出自己做的手工,都盼着物交会的日子快点到来。
声纹学院的窗台上,天脉花的嫩芽慢慢长大,泛着淡淡的绿色。竹楼前的空地上,孩子们围着传信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寄什么东西,要和异界的小朋友交换什么宝贝。远处的声能站传来轻微的嗡鸣,和传信器的震动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唱着两个世界的友谊和期待。
沈砚站在竹楼前,看着这热闹的景象,突然觉得,这小小的“双界邮差”不仅仅是传递东西的工具,更是传递快乐和温暖的桥梁。它让两个世界的人不再遥远,让孩子们能成为朋友,让大人能互相分享,让两个世界的技术和文化,在这样的传递中,慢慢融合,慢慢生长。
他抬头看向天空,阳光正好,风里带着槐花香和天脉花的清香。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等“双界物交会”办起来,等天脉花盛开,两个世界会像这花一样,在彼此的滋养下,绽放出更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