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声能车突然轻轻一顿,速度表上的数字开始下降。林舟皱了皱眉,看向显示屏:“奇怪,能量怎么突然掉得这么快?”
沈砚立刻看向中央的腔体,只见那青蓝色的光晕正在慢慢变暗,腔体里的“竹林声”也变得微弱起来。青芜突然“呀”了一声,伸手按住腔体壁:“是树脉气的纯度不够!刚才采集的树脉气里混进了厂区外施工的粉尘,影响了能量传导。”
林舟赶紧把车停在路边,众人的目光也跟着聚焦过来,有人忍不住问:“怎么了?车坏了吗?”
“没事没事,小问题!”林舟一边安抚着外面的人,一边检查腔体,“粉尘影响了能量介质,清理一下就行。”他转头看向青芜,“需要重新充能吗?”
青芜点点头,刚要伸手,沈砚突然按住了她的手腕。“等一下,”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枚声纹发生器,“我试试用天脉声能直接驱动。”
“直接驱动?”林舟愣了一下,“可是没有树脉气作为介质,声能转化率会很低的。”
沈砚没有解释,只是将声纹发生器重新调整了频率,指尖在发生器上轻轻一弹,发出一阵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声频——这是他从《天织声脉谱》里找到的“纯声驱动”法门,不需要介质,直接以声纹共振激发能量。
随着新的声频响起,腔体里的光晕先是暗了一下,随即突然爆发出耀眼的蓝色光芒,比之前混合树脉气时更加纯粹,更加明亮。速度表上的数字瞬间回升,甚至比之前还要快,一下子跳到了70。声能车再次平稳地向前行驶,这次没有了树脉气的辅助,却更加轻盈,仿佛与空气融为一体。
“我的天……”林舟看着显示屏上稳定的参数,惊得说不出话来,“这转化率……比有介质时还高!”
青芜也瞪大了眼睛,感受着腔体里纯粹的天脉声能,轻声道:“原来……纯声也可以做到。”
窗外的围观人群发出一阵惊呼,有人举着手机追着车跑,嘴里喊着:“快看!又亮起来了!跑得更快了!”一个小姑娘拉着妈妈的手,指着声能车中央的蓝光:“妈妈,那车在发光!像星星一样!”
沈砚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想起在天织界时,天脉声能只是用来驱动织机、守护部族的力量,而现在,它却能在这个世界里,变成让普通人惊叹的“发光的车”。双界交流不再是纸上谈兵,天脉技术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它们正在以一种最鲜活的方式,融入这个世界的日常。
声能车在试车道上又跑了两圈,直到沈砚主动降低频率,才缓缓停下。林舟跳下车,立刻被围上来的人围住,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他耐心地一一解答,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青芜也下了车,走到路边的梧桐树下,伸手抚摸着树干,指尖的绿光与树叶的纹路交织。“这里的树脉气虽然不如天织界纯净,但只要用心净化,依然可以用,”她转头看向沈砚,眼底带着点笑意,“下次我可以提前净化树脉气,让声能车跑得更远。”
沈砚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给声能车拍照的人群上。他突然想起之前和林舟讨论“声纹学院”时的设想——如果能建立一所学院,让天织界的人学习现代技术,让现代的人了解天脉声能,那么像声能车这样的融合产物,会不会越来越多?双界的交流,会不会真的成为常态?
“沈砚,”林舟挤开人群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照片,照片上是声能车在阳光下行驶的样子,蓝色的光晕在金属框架上流动,背景是围观人群惊讶的脸庞,“这张照片,我要挂在实验室的墙上!作为我们‘双界融合’的第一个里程碑!”
沈砚接过照片,指尖拂过画面上那道蓝色的光。他仿佛看到了不久后的未来:声纹学院拔地而起,学生们在教室里学习天脉声纹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法;厂区里,一台台声能车驶下生产线,无声地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青芜站在学院的梧桐树下,教学生们如何与树脉气沟通……
“这不是第一个里程碑,”沈砚抬起头,看向林舟和青芜,眼神坚定,“这只是开始。”
远处的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洒在声能车的金属框架上,给那蓝色的光晕镀上了一层金边。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但他们嘴里讨论的“无声快车”,却像一颗种子,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悄悄生根发芽。而沈砚知道,随着这颗种子的成长,一个由声纹衍生的新文明,正在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