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三重路径 观测之秘
光团中的符号结构缓缓流转,如同包含星河的沙盘。那亿万个声音叠加的意念,带着洞穿万古的沧桑与平静,等待着张润的回答。
欲求何物?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指本心,重若千钧。是求横扫“肃正”的无上力量?是求长生不灭的永恒道果?还是求重建青木大世界的回天之力?
张润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心湖中倒映的无数纪元生灭,感受着体内奇点与这片心域的共鸣,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我求……一条路。”
“一条能让文明之火真正延续,不再被‘观测’,不再被‘肃净’,不再归于‘寂灭’的路。”
“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光团微微波动,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又或者,它早已听过太多类似的诉求。
“路,有三。”古老的意念再次响起,心湖中随之浮现出三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第一幅景象:秩序森严,万物皆按既定轨迹运行。星辰运转分毫不差,生命形态完美统一,没有战争,没有痛苦,也没有……惊喜。一切都在一种绝对的、冰冷的和谐之中,如同精密运转的钟表。一股强大的、令人心安却又窒息的秩序之力弥漫开来。
“此乃‘永恒秩序’之路。融入‘观测之眼’所定义的完美框架,放弃变量,可得永续。代价,失去自我,文明凝固。”
第二幅景象:混沌肆虐,万物皆在疯狂演化。星辰在诞生与毁灭间跳跃,生命形态光怪陆离,没有规则,没有常态,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与……毁灭性。一股充满生机却也极度危险的混沌风暴席卷一切。
“此乃‘绝对混沌’之路。彻底拥抱混沌,化身变数,超脱框架,或可得大自在。代价,迷失本性,文明可能在疯狂中自毁。”
第三幅景象:一片朦胧,隐约可见一颗微小的种子,在秩序与混沌的交织地带顽强生长,它既汲取着秩序的稳定,又包容着混沌的变化,缓慢而坚定地拓展着自己的边界,形态独特,无法被简单定义。
“此乃‘自衍道途’。于秩序与混沌的夹缝中,定义自身之‘道’,走出独一无二之路。前途未卜,希望渺茫,且……必将承受‘观测之眼’最彻底的关注与抹杀。”
三条路,三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方舟内的众人通过张润共享的感知,“看”到了这三幅景象,心神皆震。永恒秩序看似安稳却如行尸走肉;绝对混沌充满诱惑却如蹈火海;自衍道途彰显自我却希望渺茫。这几乎是每一个面对终极困境的文明,都必须做出的残酷抉择。
张润的目光,牢牢锁定在第三幅那朦胧的景象上。他体内的奇点发出灼热的光,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共鸣让他几乎要脱口而出。
但他强行压制住了冲动,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观测之眼’,究竟是什么?它为何要清理‘变量’?‘归寂’又是什么?”
这是理解一切敌人,做出最终选择的基础。
光团沉默了片刻,心湖中的景象也随之凝固。那亿万个声音似乎陷入了某种悠远的回忆与思索。
“‘观测之眼’……并非生灵,亦非造物。”古老的意念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它是……上一个,或者说,无数个轮回之前,某个达到终极、试图定义整个宇宙‘完美状态’的文明,所留下的……终极遗产,或者说,终极诅咒。”
“那个文明,我们称之为‘定义者’。他们超越了物质的界限,触及了规则的源头。他们坚信宇宙存在着一种最优的、永恒稳定的‘完美模型’。为了达成这个模型,他们牺牲了自身文明所有的‘不确定性’,化为了纯粹的观测与修正意志——即‘观测之眼’。”
“而‘归寂’,便是那‘完美模型’的基石,是宇宙最终的、绝对的平衡态,是所有的可能性坍缩后的唯一解。任何可能引向偏离‘完美模型’的‘变量’——即你们所代表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生文明与个体——都会被‘观测之眼’判定为需要清理的‘错误’。”
“我们所在的宇宙,或许……只是一个不断被‘观测之眼’修正,试图导向那‘完美模型’的……实验场。而‘归寂’,便是实验成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