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神光普照暖寒窑(1 / 2)

第五十一章:神光普照暖寒窑

金阙云宫谕令再下,如春风化雨,渗入九州每个角落。增设的“申冤鼓”、“建言箱”很快便发挥了作用。各地巡天卫一改往日只查邪祟的形象,开始频繁走访乡里,处理鸡毛蒜皮的纠纷,核查吏治,一时间,“青天大老爷”的称颂声在许多偏远地区也响了起来。

西南边陲,一个名为“黑石坳”的贫瘠村落。

这里土地稀少,村民多以采石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往日里,县衙的税吏来得比谁都勤,好处却从不见半分。近日,村里也立起了一座小小的府君神龛,还破天荒地来了位巡天卫的差官,挨家挨户询问有何难处。

起初村民还不敢说,后来见这位差官态度和蔼,真解决了邻村恶霸强占水源的旧案,才大着胆子诉苦:赋税太重,石料卖不上价,孩子没钱上学…

不过旬日,府衙的新政便到了:减免部分赋税,由官府牵头与城里的工坊签订长期石料收购契约,还在村里设了蒙学,由一位老秀才免费教书。

村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着契约上鲜红的官印,摸着减免赋税的文书,一群黝黑的汉子激动得眼圈发红,纷纷朝着抚平方向磕头。

“府君爷…是真的惦记着咱们啊!”

【具体展现新政如何惠及边缘贫困地区,赢得民心。】

江南繁华之地,苏杭运河畔。

即使在此等富庶之地,“建言箱”也并非摆设。有绸缎商投书,反映漕运衙门口小吏索贿,导致货物滞留。巡天卫雷厉风行,不过两日,那小吏便被革职查办,运河畅通无阻。

消息传开,商贾们拍手称快,对府君信仰又添几分真诚。以往遇到此等事,往往投诉无门,只能忍气吞声破财消灾,如今竟真有说理的地方了!

【展现新政对商业环境的改善,争取中间阶层支持。】

就连京城,气氛也微妙地缓和了些。皇帝见府君并未趁机揽权,反而大力整顿吏治、安抚地方,使得天下愈发稳定,税收反而因商业活跃而有所增加,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放松了些。虽仍有忌惮,但至少表面上的合作得以维持。

然而,张润深知,物质的改善仅是第一步,精神的引领与秩序的稳固更为重要。他心念沟通星钥,引动布置於各州的“星辰引灵阵”。

这一次,不再是细微的法则调整,而是更直接的神恩普降。

阵眼之处,神力汇聚,于夜半子时,无声无息地洒落下蕴含着“净心”、“启智”、“强身”微弱效力的星辰光雨。

光雨并非倾盆而下,而是如雾如纱,轻柔地滋润着大地与生灵。

黑石坳,采石劳作一天的村民们,睡梦中只觉浑身暖洋洋的,往日劳累的腰酸背痛减轻了许多,呼吸也格外顺畅。

苏杭蒙学里,顽皮的孩童似乎开了窍,先生讲的课文更容易记住,眼神也清亮了许多。

边关军营,值夜的兵士觉得耳目更聪敏,力气也彷佛增长了一丝。

这些变化细微至极,几乎无人能直接察觉与神恩联系起来,只当是日子好了,心情舒畅所致。但潜移默化中,百姓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都在悄然提升,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散播怨言的蛊惑自然也有了更强的抵抗力。

【通过星辰大阵降下普惠神恩,潜移默化提升民生基础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