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眼,华子健同志在幽州及其友好合作伙伴的地盘上,已经快乐地折腾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幽州及其势力范围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都显得保守。在张承(华雄)那套辣条开路,水泥筑基,物流串联,巴扎嘿凝聚人心的奇葩组合拳下,整个北疆俨然成了一个画风清奇的利益与文化共同体。
夫余早已彻底躺平,全身心投入幽州的怀抱,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大融合——具体表现为夫余贵族以能娶到会做火锅的幽州女子为荣,普通牧民则以为幽北超市东风物流打工为稳定生计,孩子们张口就是巴扎嘿。草原各部、高句丽、三韩等地,也都在辣条的麻辣攻势和水泥的坚实保障下,与幽州建立了深度捆绑。商队往来不绝,东风物流的驮铃声回荡在北疆的每一条商道上,真正实现了北疆十日达(偏远地区可能稍微延迟,但会附赠辣条作为补偿)。
当然,最让张承偷着乐的,还是那隐藏在友好通商文化交流背后的硬实力。对外,他声称拥兵十万,维持着一个爱好和平的区域性强藩人设。实际上嘛...
这日,张承正在新建的北海军事指挥中心内,听着文武群臣汇报工作。这座用水泥浇筑的宏伟建筑内,文东武西,济济一堂。
文臣一侧,以郭嘉、贾诩为首。郭嘉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但眼角眉梢都透着运筹帷幄的自信;贾诩则如老僧入定,眼神中却时不时闪过精光。其下是田楷、李敏等幽州旧臣,如今个个精神焕发,对张承心悦诚服。更有管宁、国渊、邴原等当世名士,被张承的和幽州的繁荣吸引而来。关靖作为政务能手,将各项内政打理得井井有条。
武将一侧,更是星光璀璨。赵云银甲白袍,英姿勃发;太史慈虎目含威,气势逼人;严纲、阎柔等宿将老而弥坚;徐晃沉稳持重,颇有大将之风。更不用说那些归附的异族将领——夫余的哈尔巴拉、乌桓的蹋顿、越吉等,数十位各族将领济济一堂,堪称北疆各族大团结的盛况。
主公,这是最新的军力汇总。郭嘉将一份简报递给正在北海超市体验生活(其实就是蹭吃蹭喝)的张承。
张承抹了把嘴角的烤辣条油渍,接过来一看,眼睛顿时笑成了两条缝:
正规军总兵力:三十万!
其中,骑兵十四万(装备了高桥马鞍、双边马镫,马蹄铁更是标配,马匹大多来自草原和夫余,膘肥体壮);
步兵十万(清一色百炼钢铠甲,五十步外弓弩难穿,手持改良劲弩和加长环首刀);
水军五万(主力是各种型号的水泥疙瘩战舰,虽然转向依旧感人,但皮实耐撞,火力凶猛);
医疗兵一万(由华佗亲自培训,配备标准化急救包和大量金疮药、麻沸散)。
除此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屯田兵、工程兵、以及遍布各地的民兵预备役。
仓库里,粮草堆积如山,金银铜钱、皮毛人参等硬通货多到需要新建地下金库。军工体系在马钧和王铁柱的带领下,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铠甲兵器的更新换代速度让中原诸侯望尘莫及。
嘿嘿,嘿嘿嘿...张承看着简报,发出了一连串意味不明的傻笑。
太史慈在一旁忍不住提醒:主公,注意形象。
形象?要什么形象!张承搂着太史慈的肩膀,指着超市外熙熙攘攘的景象,子义,看看!曹操、袁绍他们在中原打生打死,咱们在北方偷偷种田!现在兵强马壮,钱粮富足,我就问,还!有!谁!
他这嘚瑟劲儿还没过去,贾诩就拿着帛书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主公,许都最新消息。曹操以天子名义,斥主公为董卓余孽,号召天下共讨之。诏令中,加封袁绍为大将军,兼讨逆先锋。
张承展开帛书,快速浏览了一遍,噗嗤笑出声:董卓余孽?哈哈哈!这曹孟德,编理由也不编个像样点的!
郭嘉拿起诏书副本看了看:袁本初...此人好谋无断。曹操此诏,乃驱虎吞狼之计。
让他来!让他来!张承反而兴奋地搓手,正愁没机会试试咱们的新装备呢!
正如张承所料,此时的邺城,袁绍大将军府内,正是一片欢腾。
恭喜主公!郭图率先出列,华雄乃边鄙匹夫,此番奉诏讨逆,名正言顺,正好一举拿下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