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江湾钓事 > 第145章 大洋洲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与大堡礁生态修复

第145章 大洋洲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与大堡礁生态修复(1 / 1)

霜降过后的青衣江湾,秋意已染上几分寒意。生态湖的水面在清晨会结起一层薄薄的冰碴,阳光升起后,冰碴逐渐融化,化作细碎的水珠附着在芦苇秆上,晶莹剔透;岸边的香樟树早已落尽了叶片,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中摇曳,只有树干上还残留着几片枯黄的残叶,诉说着秋日的余韵;园子里的菊花依旧在寒风中绽放,只是花瓣边缘多了几分沧桑,工作人员为菊花搭建了防风棚,护住这最后的秋日色彩,偶尔有候鸟从空中掠过,为江湾增添了几分灵动。

陈守义站在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中捧着《2045 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期终极总结报告(大洋洲澳大利亚专项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湄公河流域、南极洲南极半岛等区域已用深绿色标注 “全域收官”,连此前生态修复难度最大的北美洲格陵兰岛,也实现了冰盖消融速度的初步减缓,唯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与大堡礁区域,被醒目的橙褐色警报覆盖,像一块被透支的绿色瑰宝,警报区域内还标注着跳动的 “水滴枯竭” 与 “珊瑚白化” 图标,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地下水枯竭加剧,大堡礁珊瑚白化面积达 98%,280 万平方公里农耕区因缺水荒芜,430 种依赖盆地与珊瑚礁生态的生物濒临灭绝,原住民‘土地 - 海洋共生’生计崩溃,跨境水资源争夺与海洋生态危机激化,生态系统已达‘不可逆危急阈值’”。

“陈叔!大洋洲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与大堡礁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淡绿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几片干枯的香樟残叶,口袋里还装着一朵被寒风冻得发蔫的黄菊,脸颊因奔跑泛着红晕,双手紧紧攥着平板,指节微微发白,屏幕上的卫星影像正以每小时一帧的速度动态播放着澳大利亚的生态变化。他不等站稳,就急忙将平板递到陈守义面前,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您看,这是大自流盆地东部的昆士兰州农耕区 —— 去年一年,这里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了 12.8 米,您仔细看这个高分辨率影像,原本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牧场变成了龟裂的荒地,土地上布满了宽达 3 厘米的裂缝,像大地皲裂的皮肤;曾经滋养农田的自流井有 92% 彻底干涸,井口堆积着厚厚的沙尘,风吹过时,沙尘在井口形成旋转的漩涡;更严重的是,缺水导致 28.6 万平方公里的农耕区彻底荒芜,小麦和牧草成片枯死,原本绿油油的田野变成了黄褐色的荒漠,昆士兰州的农民在龟裂的田埂上行走,脚下的泥土一踩就碎,农民汤姆对着镜头无奈地说:‘十年前,我们靠自流井的水灌溉农田,一年能收获两季小麦,牧场里的牛羊肥壮,现在水井干了,土地裂得能塞进拳头,小麦种下去就枯死,牛羊也因缺草饿死,我们全家的生计全没了。’”

小满点开实地拍摄的视频文件,画面瞬间切换到大自流盆地农耕区现场:“您再看这个视频,是澳大利亚环境部门上周拍摄的 —— 当地农民露西蹲在枯死的麦田里,手中捧着一把干瘪的麦穗,麦穗里的麦粒只有正常大小的三分之一,她的眼睛通红,声音带着哽咽:‘以前这片麦田能产出足够的小麦,不仅能养活全家,还能卖到市场上换钱,现在麦穗干瘪得像枯草,一亩地收的小麦还不够喂鸡;我丈夫为了找水,开车跑了 300 多公里,只找到一口还能渗出少量泥水的井,我们现在每天要省着用水,洗脸水用来喂猪,洗脚水用来浇最后几棵蔬菜,可蔬菜也快枯死了。’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尝试修建蓄水池收集雨水,可去年该区域的降雨量仅为往年的 18%,蓄水池里的水还不够灌溉 10 亩农田,合作社负责人杰克站在空荡荡的蓄水池边,对着镜头说:‘我们去年花了 80 万澳元修建了 15 个蓄水池,原本以为能缓解缺水问题,可天不下雨,蓄水池就是空壳子;现在合作社有 38 户农民失去了收入来源,其中 21 户已经搬离了世代居住的农场,去城市里打零工谋生。’”

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画面切换到大自流盆地西部的南澳大利亚州牧场区,小满的语气愈发沉重:“这里的情况比东部更严重,除了地下水枯竭,去年夏季的极端高温持续了 68 天,极端最高气温达 48.6c,打破了澳大利亚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高温加速了水分蒸发,牧场里的牧草在 24 小时内就会枯黄,牛羊因缺水缺草大量死亡,南澳大利亚州的牧场里,随处可见饿死的牛羊尸体,尸体在高温下迅速腐烂,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腐臭味;当地牧民不得不忍痛屠宰幸存的牛羊,可市场上因供过于求,牛羊肉价格暴跌了 75%,牧民史蒂夫对着镜头展示他的屠宰场:‘这个屠宰场以前每天能屠宰 50 头牛羊,现在每天只能屠宰 5 头,而且价格低得可怜,卖一头牛的钱还不够买一袋饲料;我家里养了 300 头牛,现在只剩下 42 头,其他的要么饿死,要么低价卖掉,我妻子已经带着孩子去墨尔本投奔亲戚了,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牧场,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大自流盆地北部的北领地原住民社区,世代依赖盆地的水资源从事农耕和狩猎,” 小满调出十年前的对比影像,画面里原住民在自流井边灌溉农田,孩子们在田边追逐嬉戏,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现在因地下水枯竭,原住民的农耕区全部荒芜,狩猎的区域也因植被枯死,猎物大量减少,原住民的传统食物来源断绝;北领地的原住民长老沃克拿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十年前原住民在丰收的农田里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他对着镜头缓缓摇头,声音沙哑:‘我们原住民世代与这片土地共生,靠自流井的水养活自己,现在土地干裂,水井干涸,我们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以前每年丰收时,我们会举行‘土地感恩仪式’,感谢大地的馈赠,现在仪式还在办,可再也没有丰收的粮食可以供奉,只能用干枯的牧草代替。’去年北领地有 1.2 万原住民因失去生计,被迫迁往城市,原住民的传统习俗和语言也面临失传,很多孩子在城市里长大,已经不会说原住民语言,也不知道如何在土地上耕种。”

再往下,画面跳转到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大堡礁区域,小满调出珊瑚礁生态监测数据,眉头拧成一团:“这里的生态退化比大自流盆地更触目惊心 —— 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系统,绵延 2300 公里,曾经拥有超过 400 种珊瑚和 1500 种鱼类,去年因海水温度上升和海洋污染,珊瑚白化面积达 98%,您看这个影像,原本色彩斑斓的珊瑚变成了惨白的骨架,像一片死亡的森林;水下的鱼类因失去珊瑚庇护,数量减少 95%,原本热闹的珊瑚礁海域现在只剩下零星的小鱼在惨白的珊瑚间穿梭,澳大利亚海洋科考队的潜水员在水下拍摄时,镜头里的珊瑚全部呈现出灰白色,潜水员艾米对着镜头说:‘十年前,我第一次潜水到大堡礁,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珊瑚,成群的热带鱼在珊瑚间游动,像进入了海底仙境,现在珊瑚全白了,鱼也不见了,只剩下一片死寂,每次潜水我都忍不住想哭。’”

“大堡礁南部的凯恩斯海域,曾经是全球着名的潜水胜地,每年吸引着 500 多万游客前来潜水观光,旅游业收入占当地居民总收入的 75%,” 小满点开旅游业经济报告,屏幕上的各项数据都标着红色,“现在因珊瑚白化,游客数量比往年减少 97%,原本热闹的潜水码头现在只剩下几艘废弃的潜水船,船身上布满了锈迹,潜水装备被随意堆放在码头的角落,旅行社老板马克对着镜头展示他的游客登记本:‘这本登记本以前每天都写满了名字,现在一个月只有 3 个游客,还是来看看就走的;我开了 20 年旅行社,去年赔光了所有积蓄,只能解雇了 18 名员工,现在我自己也在找工作,可凯恩斯的旅游业垮了,根本找不到相关工作。’当地的海洋保护组织尝试移植健康珊瑚到白化区域,去年共移植了 50 万株珊瑚苗,可因海水温度持续偏高,珊瑚苗存活率仅 0.3%,大部分珊瑚苗在移植后一周内就白化死亡,保护组织负责人萨拉拿着一株枯死的珊瑚苗,无奈地说:‘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可还是挡不住珊瑚白化的速度,大堡礁就像一个正在死去的巨人,我们却无力回天。’”

画面继续切换,来到大堡礁中部的圣灵群岛海域,小满的语气里满是担忧:“圣灵群岛海域的珊瑚礁曾经是海龟和儒艮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有超过 2 万只绿海龟在这里产卵,儒艮的数量也有 1500 多只,” 小满调出海洋生物监测视频,“去年因珊瑚白化和海洋污染,绿海龟的产卵地被破坏,产卵数量减少 98%,监测人员在海滩上只发现了 42 个海龟蛋巢穴,而且大部分蛋因温度过高无法孵化;儒艮因失去海草食物来源,数量减少 96%,去年全年只观测到 62 只儒艮,其中 28 只是幼崽,而且都瘦得皮包骨头;澳大利亚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在海滩上救助了一只受伤的绿海龟,海龟的背甲因误食塑料垃圾出现穿孔,工作人员艾米丽对着镜头说:‘这只海龟被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我们从它的胃里取出了 1.2 公斤的塑料垃圾,现在它还在抢救,能不能活下来还不知道;去年我们共救助了 186 只受伤的海洋生物,其中 87% 是因为误食塑料或被废弃渔网缠绕,这些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伤害。’”

“大堡礁北部的托雷斯海峡区域,居住着以海洋为生的原住民部落,他们世代靠捕鱼和采集海产品为生,” 小满调出原住民生活视频,“现在因珊瑚白化和鱼类减少,原住民的渔业收入减少 98%,传统的捕鱼工具‘鱼叉’和‘独木舟’被闲置在海滩上,原住民渔民在海边撒网,半天只能捕到几条小鱼,渔民戴维对着镜头说:‘我们原住民靠海吃海,以前每天捕鱼能装满 3 个鱼筐,现在连一个鱼筐都装不满;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跟着大人学习捕鱼,现在鱼少了,孩子们连捕鱼的技巧都学不到了,以后可能再也没人会用传统的鱼叉捕鱼了。’去年托雷斯海峡有 8000 名原住民因失去渔业收入,被迫迁往澳大利亚大陆,原住民的传统海洋祭祀仪式也面临中断,以前每年渔汛时,原住民会在海边举行‘海洋感恩仪式’,现在渔汛消失,仪式也变得冷清,只有几位老人还在坚持。”

最后,画面停在大自流盆地与大堡礁之间的昆士兰州沿海城市布里斯班,小满调出灾害与跨境生态危机记录,语气里满是沉重:“这里的生态退化引发了连锁灾害和跨境生态危机 —— 去年夏季,大自流盆地因缺水导致的沙尘暴持续了 45 天,沙尘暴袭击了布里斯班等沿海城市,空气中的 p2.5 浓度达每立方米 860 微克,超过安全标准的 28 倍,城市里的居民不得不戴着厚厚的口罩出门,医院里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了 350%;布里斯班的饮用水供应也受到影响,因地下水枯竭,城市只能依赖水库供水,可水库水位降至历史最低,仅为库容的 12%,政府不得不实施严格的限水政策,居民每人每天的用水量限制在 50 升,连洗澡都只能用桶接水,居民安娜对着镜头展示她家里的储水桶:‘我们现在每天要计算着用水,洗澡时间不超过 5 分钟,洗菜水用来冲厕所,衣服攒够一周才洗,而且只能用手洗,因为洗衣机太费水;以前布里斯班从不用担心缺水,现在连喝水都成了问题。’”

“跨境生态危机也日益激化,澳大利亚与周边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因水资源和海洋生态问题多次发生争端,” 小满调出国际争端记录,“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枯竭导致下游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河流水量减少 65%,农田灌溉用水短缺,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多次指责澳大利亚过度开采地下水,要求澳大利亚赔偿损失;大堡礁的珊瑚白化导致海洋生态链断裂,大量鱼类迁往印度尼西亚海域,印度尼西亚渔民因过度捕捞与澳大利亚渔民发生冲突,去年 10 月,两国渔民在边境海域发生械斗,有 12 名渔民受伤;澳大利亚的沙尘暴还波及周边国家,新西兰和斐济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新西兰政府向澳大利亚提出抗议,要求澳大利亚采取措施控制沙尘暴,可澳大利亚因自身生态危机严重,无力应对跨境问题,争端至今没有解决。”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和沿海居民,还掌握着一些传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经验,” 小满调出传统经验的视频资料,语气稍缓,“比如大自流盆地原住民的‘雨水储存’技术,他们在地下挖掘‘雨水窖’,收集雨季的雨水,并用特殊的黏土密封窖口,减少水分蒸发,这种技术在原住民部落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现在部分原住民仍在使用,虽然储存的水量有限,但能在干旱时缓解燃眉之急;沿海居民的‘珊瑚移植’传统,他们会将健康的珊瑚枝条固定在受损的珊瑚礁上,并用当地的海藻提取物促进珊瑚生长,这种方法虽然效率不高,但在局部区域取得了一定效果;还有昆士兰州农民的‘耐旱作物种植’经验,他们种植耐旱的高粱和鹰嘴豆,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去年有部分农民尝试种植,虽然产量只有往年的 30%,但至少保证了有收成;这些传统经验虽然没能阻止生态退化,但为我们接下来的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陈守义接过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缓缓滑动,每一个画面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在他的心上划下深深的痕迹。他点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大洋洲办公室发来的实时数据文档,文档里的图表不断刷新,一行行冰冷的数字映入眼帘,像一片片枯萎的树叶:过去一年,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地下水枯竭速度较往年加快 420%,是近 150 年以来最快的;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 12.8 米,其中昆士兰州下降 15.6 米,南澳大利亚州下降 13.2 米,新南威尔士州下降 10.8 米;自流井干涸数量达 1.2 万口,占总自流井数量的 92%;280 万平方公里的农耕区因缺水荒芜,占澳大利亚总农耕面积的 68%;大堡礁珊瑚白化面积达 34.8 万平方公里,占珊瑚礁总面积的 98%,其中 92% 的白化珊瑚已彻底死亡,无法恢复;海洋污染面积达 186 万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为农业化肥、工业废水和塑料垃圾,海水化学需氧量(d)平均值达每升 68 毫克,超过安全标准的 22 倍,氮磷含量超标 35 倍。

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430 种依赖大自流盆地与大堡礁生态的生物濒临灭绝,其中大自流盆地的澳洲肺鱼数量减少 97%,从十年前的 5 万尾降至去年的 1500 尾;东部灰袋鼠因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数量减少 95%,从往年的 280 万只降至 14 万只;大堡礁的绿海龟数量减少 98%,从往年的 2 万只降至 400 只;儒艮数量减少 96%,从 1500 只降至 62 只;热带鱼种类从 1500 种降至 86 种,其中 32 种已彻底灭绝;大自流盆地的草本植物减少 94%,从往年的 850 种降至 51 种;大堡礁的珊瑚种类从 400 种降至 28 种,其中 23 种已处于灭绝边缘;澳大利亚的特有鸟类减少 93%,其中琴鸟和笑翠鸟的数量不足十年前的 5%,已被列为 “极危物种”。

居民生计危机的数据同样令人揪心:澳大利亚有 280 万居民依赖大自流盆地的农耕和畜牧业为生,120 万居民依赖大堡礁的旅游业和渔业为生,去年有 320 万居民因生态退化失去主要收入来源,占依赖生态居民总数的 94.1%;居民人均收入下降 96%,从十年前的每年 5.2 万美元降至现在的 2080 美元,贫困率上升至 92%,有 85% 的居民无法保证每日三餐,48% 的儿童患有严重营养不良,身高和体重远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标准;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和北领地的农民、牧民和旅游从业者失业人数达 180 万,其中 98 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