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第一场雨刚过,青衣江湾的空气里便浸满了初秋的凉意。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石板路还沾着湿漉漉的雨珠,踩上去发出 “哒哒” 的轻响。他抬头望了望天空,云层已经散开,东边的天际线泛着淡淡的橘红,阳光正透过云层的缝隙,在江面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爷爷!”
远处传来小满清脆的喊声,陈守义循声望去,只见少年背着双肩包,怀里抱着铁皮盒子,还提着一个竹编的小篮子,正快步往这边跑。小满穿着件浅蓝色的薄外套,裤脚沾了点泥点,显然是路上不小心踩进了水洼,却依旧笑得灿烂:“爷爷,我妈昨天做了南瓜饼,放篮子里了,还是热的,您尝尝!”
陈守义接过竹篮,指尖触到温热的饼身,一股香甜的南瓜味扑面而来。他拿出一块南瓜饼,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内里软糯,甜而不腻,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凉意。“你妈妈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他笑着把竹篮放进钓包,“今天咱们去上游的芦苇荡,初秋的草鱼要开始储存过冬的能量,会疯狂觅食,那里的草窝肯定能钓上大家伙。”
“真的吗?” 小满眼睛一亮,手里的铁皮盒子都差点掉在地上,“爷爷,我昨天查了资料,说初秋钓草鱼要在早晚时段,用嫩玉米或者水草做饵料,效果最好!我还特意让我妈帮我剥了新鲜的嫩玉米,放在铁皮盒子里了。” 他说着,打开铁皮盒子,里面果然装着满满一盒颗粒饱满的嫩玉米,还带着新鲜的水汽。
陈守义看着盒子里的嫩玉米,心里暖暖的。这孩子不仅把他教的钓鱼技巧记在心里,还会自己查资料、做准备,比以前更用心了。“小满有心了,” 他点点头,“咱们今天就用嫩玉米做饵料,争取钓上一条五斤以上的大草鱼。”
两人沿着江边的小路往上游走,初秋的江湾别有一番景致。岸边的柳树叶子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叶子随风落下,飘落在江面上,像一只只小小的小船;芦苇丛也褪去了盛夏的翠绿,泛出淡淡的金黄,风吹过,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江面上的渔船比夏天少了些,偶尔有一艘驶过,船桨划开水面,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水纹,慢慢扩散开来,又渐渐消失在远处。
“爷爷,您看!那是不是王奶奶?” 小满突然指着前面,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坐在岸边,手里拿着一根细细的鱼竿,专注地盯着水面,旁边还放着一个小水桶。
陈守义顺着小满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住在隔壁单元的王奶奶。两人快步走过去,王奶奶看到他们,笑着停下手里的活:“守义,小满,这么早来钓鱼啊?初秋的鱼可不好钓,我坐在这里快一个小时了,一条鱼都没钓上来。”
“王奶奶,您别急,初秋的鱼觅食时间变了,得在早晚时段钓,用嫩玉米或者水草做饵料,效果会好很多。” 小满笑着说道,还从铁皮盒子里拿出几颗嫩玉米,递给王奶奶,“王奶奶,您试试用这个当饵料,肯定能钓上鱼。”
王奶奶接过嫩玉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你啊,小满,又麻烦你了。我这老婆子年纪大了,眼神不好,钓鱼也只是图个乐子,没想到还让你这么费心。”
“王奶奶,您别这么说,以前您还经常给我送您做的饼干呢,我帮您是应该的。” 小满笑着说,还蹲下来,帮王奶奶调整浮漂,“王奶奶,您的浮漂调得太浅了,初秋的鱼会往深水区去,得把浮漂往下调两目,让钩沉到深水区。”
陈守义站在一旁,看着小满熟练地帮王奶奶调整浮漂、挂饵料,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不仅钓鱼技术进步了,还变得越来越热心,懂得帮助别人,这比钓上多少鱼都让他开心。
“王奶奶,您现在可以抛竿了,记得往芦苇丛旁边抛,那里的鱼比较多。” 小满帮王奶奶调整好一切后,笑着说道。
王奶奶点点头,按照小满教的方法,轻轻抛竿,鱼钩准确地落在芦苇丛旁边,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谢谢你啊,小满,要是钓上鱼了,我一定给你送过去。”
“不用不用,王奶奶,您自己留着吃。” 小满摆摆手,“我们还要去上游的芦苇荡钓草鱼,就不跟您聊了,您注意安全。”
两人跟王奶奶道别后,继续往上游走。小满一路上都在兴奋地说着自己查的初秋钓鱼技巧,从钓位的选择到饵料的搭配,再到作钓时间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讲得很仔细,像个小小的钓鱼专家。
到了上游的芦苇荡,这里的芦苇已经泛出金黄,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漂亮。陈守义放下钓包,先观察了一下水面:江面上泛着淡淡的波光,芦苇丛旁边有不少鱼星,偶尔还能看到草鱼游动的影子,说明这里的草鱼确实不少。
“小满,咱们先在这里搭几个草窝,用新鲜的水草捆成小束,放在水面上,吸引草鱼过来。” 陈守义从钓包里拿出一把镰刀,割下几丛新鲜的水草,捆成小束,在芦苇丛旁边每隔两米放一束,“草窝能让草鱼放松警惕,还能让它们以为有食物,更容易上钩。”
小满点点头,帮着陈守义搭草窝。他的动作比以前熟练了很多,割草、捆草的力道都掌握得刚刚好,没一会儿就搭好了几个草窝。“爷爷,草窝搭好了,咱们现在可以开始钓鱼了吗?” 他抬头问道,眼里满是期待。
“可以了,” 陈守义点点头,从铁皮盒子里拿出几颗嫩玉米,挂在鱼钩上,“你也赶紧挂饵抛竿,记得往草窝旁边抛,别太近,不然会惊到鱼。”
小满赶紧拿出嫩玉米,熟练地挂在鱼钩上,然后拿起那根檀木手竿,深吸一口气,轻轻往后一拉,然后往前一送 —— 鱼钩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准确地落在草窝旁边,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露出两目。
“小满抛得越来越准了,” 陈守义忍不住称赞道,“比爷爷第一次抛竿时厉害多了。”
小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颊微微泛红,却依旧专注地盯着浮漂。晨光洒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江风轻轻吹过,带着芦苇的清香和嫩玉米的甜气,让人觉得格外舒服。
没过多久,陈守义的浮漂轻轻动了一下。他屏住呼吸,手指搭在竿柄上,眼睛死死盯着浮漂。又过了几秒钟,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没入水中。“提竿!” 他大喊一声,手腕轻轻一扬,檀木手竿弯成一道紧绷的弧线,鱼线被拉得 “嗡嗡” 响,“是条大草鱼!”
小满赶紧凑过来看,眼睛里满是兴奋和紧张。草鱼的力道很大,在水里拼命挣扎,时而往深水区冲,时而又往草窝方向游,鱼线被拉得笔直,仿佛随时会断。“爷爷,小心点!” 小满忍不住喊道。
“没事,这竿子结实。” 陈守义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他慢慢放线,等鱼的力道稍减,再轻轻往岸边带,“小满,帮我拿抄网,等会儿鱼靠近了,你就从
小满赶紧拿起抄网,双手握着杆柄,紧张得手心冒汗。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飞快,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样 —— 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陈守义钓这么大的草鱼,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约莫过了二十分钟,草鱼终于没了力气,被陈守义慢慢拉到了岸边。那是一条五斤多的大草鱼,银灰色的鳞片在晨光里闪着光,尾巴又宽又大,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陈守义的裤脚。“快抄!” 陈守义喊了一声。
小满立刻把抄网伸到鱼的下方,猛地往上一抬 —— 草鱼被稳稳地抄进网里,在网里还挣扎着,尾巴拍打着抄网,发出 “啪啪” 的声响。“钓上来了!爷爷,咱们钓上大草鱼了!” 小满高兴得跳起来,手里的抄网都差点掉在地上。
陈守义把鱼从抄网里取出来,放进活鱼桶里。鱼在桶里还在扑腾,溅起的水花落在小满的脸上,他却一点都不在意,依旧笑得合不拢嘴。“小满,你看这条草鱼,足有五斤多,回去让你奶奶做红烧草鱼,肯定好吃。”
小满点点头,蹲在活鱼桶旁边,仔细看着这条大草鱼,眼里满是崇拜。他掏出笔记本,把钓上大草鱼的过程记了下来,还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草鱼,旁边写着 “初秋第一天和爷爷在芦苇荡钓的大草鱼,五斤多,太开心了!用的是嫩玉米饵料,搭了草窝,效果真好!”
“爷爷,咱们再钓几条吧,我也想钓上一条大草鱼!” 小满收起笔记本,眼里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