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修时感应周身灵气流动,中期可感应山川地脉之息,高深境界更能感应星辰运转、法则变化,甚至能预判危险降临,趋吉避凶。
更难得的是,这部心法兼容性极强,无论何种灵根体质皆可修行,且能与各类功法、术法完美融合,尤其适合王浩这种身兼数种功法的修行者。
风玄上人曾言,此心法练至大成,可一念动而天地应,挥手间引万灵为己用,端的是玄妙无穷,只是风玄上人自己都没有修炼到那个层次。
王浩凝神静气,心中默念《太玄感应篇》总纲口诀:
“太初有道,玄之又玄。感应天地,气贯三元。
灵入紫府,神归丹田。周行不止,生生不息。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阴阳相济,刚柔并济。
一念生灭,万法自然。心若无碍,道自成圆。
引气入体,炼气化神。炼神返虚,虚极静笃。
感应太虚,通彻玄关。天人合一,万劫不侵。”
口诀在识海中回荡,如同晨钟暮鼓,荡涤着心神。
王浩依循口诀运转功法,双手结印,周身渐渐泛起淡金色光晕。
密室中的灵力受到牵引,化作肉眼可见的灵气漩涡,围绕着他不断旋转。
灵气从周身百窍涌入体内,沿着特定的经脉路线缓缓运行。
初时如涓涓细流,在经脉中温柔流淌,所过之处,原本有些滞涩的经脉被渐渐拓宽,隐隐作痛却又带着舒畅。
随着功法运转加快,灵气越来越浓郁,逐渐汇聚成江河奔涌之势,冲刷着全身各处的经脉。
王浩凝神感应着灵力的流动,按照《太玄感应篇》的法门,将自身气息与天地灵气同步。
他仿佛化作了一株扎根大地的古木,根系深入地底,汲取着土壤中的养分;又似一片漂浮的云朵,随风而动,与天地融为一体。这种感觉奇妙无比,他能清晰“看”到灵气在经脉中奔涌,能“听”到灵气与血肉碰撞的轻响,甚至能“闻”到不同属性灵气的独特气息——木灵气带着草木清香,水灵气短促温润,金灵气锐利如锋,土灵气广袤厚实。
不知过了多久,当第一缕灵光从石门缝隙渗入时,王浩缓缓收功,周身的金色光晕渐渐散去,他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这段时日的修行,他便感觉自身与天地灵气的联系紧密了不少,举手投足间都能感受到灵力的呼应,这《太玄感应篇》果然名不虚传。
王浩伸了个懒腰,骨骼发出噼里啪啦的轻响,浑身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他从怀中掏出一枚玉简,这是离开藏经阁时特意挑选的剑法——《归元剑经》的拓印玉简。
当初在藏经阁见到这部剑经时,王浩还以为是哪位弟子的练手之作。
薄薄一本剑法,只有几页,仅记载三式剑法,与那些动辄数十式、上百式的剑经相比,显得格外寒酸。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师尊风玄上人让他学此剑法是故意捉弄他的,可当他将神识探入玉简,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