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赠诗(1 / 2)

正当大家看的好奇时,王浩此时心里是想的是:各位!退后!老子要开始装逼了。

于是开口说道:“小生也读过几年书,今天是干爹大喜之日,小生便献上几句贺诗,望大家共同品鉴,献丑了。”其实要借鉴哪位大神的诗文,王浩心里早就有底了,说完撸袖提笔蘸墨,沿着大堂来回缓缓走了七步,看着大伙心里挺着急的,知道此时火候差不多了,突然道了一声:“有了。”

随后边写边富有感情的朗诵道:“十里平湖霜满天。”此句写景,霜满天倒也应现在秋霜的景,但是这平湖是哪?众宾客还真想不到。

王浩接着吟诵:“寸寸青丝愁华年。”众人品味着点点头,在坐的很多是凡人或者低阶修士,匆匆寿命不过一两百年,谁不是从寸寸青丝走过来,到现在只剩内心的忧愁呢,一时间引起大家的共鸣,开始期待后面的诗句是什么了。

“对月形单望相互。”这句就把在坐宾客特别是那些形单影只的单身狗内心戏码表现出来了,谁愿意孤孤单单对着月亮,谁不想有个相爱的人能相互对视长相厮守,互述衷肠呢?王浩短暂停顿,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再次蘸墨继续写道:“只羡鸳鸯不羡仙。”诗句一出,众人一惊,现场一时间变得安静了起来。

“拍,拍,拍......”的掌声响起,众人回望,竟是知事大人李同,起身走了过来,感慨道:“好,好,好啊,好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真是神来之笔啊,说的太好了,我等凡人寿不过百,虽不能修行,但短暂一生一样可以过的精彩,寻觅一个知心伴侣,相伴一生,不负韶华,便是神仙我等也不羡慕了。短短几句,当可传世啊。”

李同说完,瞬间掌声雷动,久久不能平息,毕竟要说在坐的各位文化水平最高的也就属知事李同了。

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陈德生夫妇相视而笑,在场众人无不拍手叫绝,被众人的情绪所染,黄敏之竟也不自觉的跟着鼓掌,被孙朝辉一个眼神制止,陈明石大体懂那么点意思,拿起王浩写完的诗句,向着周围显摆了一圈。

“这字洒脱俊逸,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又一气呵成,当真也算得上是一书法佳作啊。”李同看着字,微笑的点点头说道。

“谢知事大人点评。”王浩拱手道。一说完不少人便围了过来,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的点评了起来。

“李某只是实话实话罢了。也算与小友结个善缘,不知此诗可是有诗题?”李同问道。

“诗题便是《十里平湖》。”王浩回答。

“恕李某学习不精,敢问小友这十里平湖是在哪里?毕竟李某也读过不少书籍,却未见得有哪本书籍有写平湖此地的?”李同继续问道。

“此乃小生偶然间一本古书多看到,平湖乃上古时期一湖的名称,平字取自平安喜乐之意。”王浩面无表情信口胡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