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边城,一日之内尽数收复。
捷报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城。沈知微正在紫宸殿东阁接见户部官员,听闻战报,只抬头看了一眼传令官,便继续低头批文。
等人都退下了,她才拿起那份战报细看。上面写着:斩敌八百余,俘虏两千,缴获战马五百匹、粮草三百车。我军伤亡不足百人。
她把战报放下,唤来女官:“拟旨,减免西北三城三年赋税,抚恤阵亡将士家属,每人加赏五十两银。”
女官应声而去。
第二日清晨,街头巷尾已有百姓议论。有人说亲眼看见军旗进城,说是皇上亲率大军破敌。还有孩童在街上唱:“空城一把火,胡马不敢过。”
沈知微坐在宫中,听着外面传来的消息。她没笑,也没说什么,只是让人把那张标注临河堡、白石崖、断马渠的地图收好。
朝会上,有大臣提议乘胜追击,一举扫平北狄残部。沈知微开口:“边患已除,民心需安。眼下要紧的是恢复生产,安置流民,不可再兴大兵。”
众人点头称是。
裴砚并未立刻返京。他在边城巡视三日,亲自查验城墙修缮情况,下令加固关隘,派驻守将。又召见归降部落首领,许以通商之利,换其永不犯境。
塞外诸部闻讯,纷纷遣使求和。有的送来牛羊,有的献上地图,表示愿年年纳贡。
消息传回,京城一片欢腾。酒楼茶肆都在讲这一仗如何神妙。有人说这是自先帝以来最漂亮的一场胜仗,也有人说全靠皇后运筹帷幄。
沈知微听到这些话,只淡淡一句:“仗是前方打的,功劳在将士。”
但她知道,这一局,她和裴砚配合得刚刚好。
她在后方算准敌人心思,在关键时刻递出那一计。他在前线果决执行,不犹豫,不拖延。两人之间无需多言,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意思。
这晚,她独自在东阁整理战后文书。一份是兵部呈上的边防布防图,一份是户部拟定的赈灾方案。她一边看,一边用朱笔勾画。
忽然,系统震动了一下。
冰冷机械音响起:【检测到高危心声波动,是否启用能力?】
她坐直身体,默念“是”。
三秒后,一行心声浮现——【西岭还有暗桩未动,等雪化了就动手】
她的笔停在纸上。
西岭是通往内地的要道,若真藏了死士,等春雪融化就会南下劫掠。
她立刻提笔写信,内容简短:西岭雪沟可能藏人,命巡防营加强排查,重点搜查废弃猎户屋舍与山洞。
信封好,交给待命的飞鹰传书使者。那人接过铜管,转身快步离去。
沈知微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外面风很冷,吹得廊下灯笼晃了两下。
她望着北方,那里依旧黑沉沉一片。
她的手按在窗框上,指尖有些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