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还在宫墙上回荡,沈知微站在偏殿门口,手里那张写满批注的纸页已被收起。她没有回头,只对身侧女官低声道:“去查昨晚所有进出档案房的人,一个都不能漏。”女官领命退下,脚步轻而稳。
她转身步入正殿长廊时,天光已亮。今日是万邦来朝的大典,宫门大开,礼乐齐备。各国使节按品级列队等候,衣饰各异,言语低声。她走过时,有人抬眼打量,目光落在她素色裙裾上,又迅速移开。
裴砚已在正殿高座旁立定,玄色龙袍衬得他身形挺拔。他听见脚步声,侧目看她走来,微微颔首。她走到他身侧站定,不偏不倚,与帝王并肩而立。
礼官宣唱,朝贺开始。
东瀛使臣率先出列,捧着贡单躬身行礼。他说了一通恭维话,末了笑道:“贵国女子亦可参政,实乃奇观。”
殿内一时安静。
沈知微未动声色,只轻轻抬手。女官立刻上前,将两册文书递出——一本《寒门入仕录》,一本《女子科举策》。文书由内侍依次传至各国使节手中。
“非我朝女子特异,”她说,“唯天下英才皆可用耳。”
众人翻阅,无人再言。西境使臣眉头微皱,却也低头不语。北地小国使者更是不敢抬头。
裴砚抬起手,示意礼继续。各国贡单逐一呈上,金银玉器、珍禽异兽罗列于前。宣读完毕后,礼官高声唱道:“万邦敬服,共贺大周昌隆!”
群臣山呼万岁。
沈知微站在那里,听着那一声声“万岁”在殿中回响。她没有笑,也没有动,只是目光扫过诸使面孔。这些人嘴上说着恭顺,心里未必服气。但她知道,此刻他们不得不低头。
仪式结束,众人移步文华殿。此处早已备好长卷一幅,铺于案上,名为《万国来朝图》。画师执笔立于一旁,手微微发抖。
“陛下,”他低头请示,“此图当由谁起笔?”
裴砚未答,转头看向沈知微。
她指尖轻轻触了下耳后玉坠。
【系统启动】
三秒静默。
机械音响起:【只要他们看见陛下执笔,就会相信这是天意】
她收回手,转向裴砚,声音很轻:“陛下若不先落一笔,臣妾如何敢续?”
裴砚看着她,片刻后伸手取笔。狼毫蘸朱砂,笔尖悬于卷首。他落下一字——“万”。
接着是“邦”、“来”、“朝”。四字遒劲有力,如刀刻石。满殿无声,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他放下笔,递给沈知微:“此卷记盛世,更记一人。你我共书。”
她接过笔,没有犹豫。墨色调匀,手腕微动,先勾远山轮廓。线条淡远,层层叠叠,似有云雾缭绕其间。
有人看出门道来了。
帝王题字,写的是威仪;皇后执笔,画的是仁和。一刚一柔,相辅相成。
她画完山势,停顿片刻,又添一条江流,蜿蜒曲折,贯穿南北。这河不是随意而为,正是新修的漕渠主干道,贯通三州,去年才通水。百姓靠它运粮贩货,市集因此兴旺。
“那是甘州渠?”有使节低声问。
“正是。”沈知微淡淡开口,“去年干旱,民无粮种。朝廷拨款修渠引水,今春可耕田三千亩。此河养人,胜过千金。”
众人默然。
她未再多言,继续落笔。城池、道路、桥梁一一浮现。每一处都是实有之地,每一线都有据可依。
裴砚站在她身后,静静看着。他没说话,但眼神一直没离开她手中的笔。
等她画到东南沿海一带时,提笔点了几个小点。
“那是登州、明州、泉州。”她说,“海贸重镇。如今商船往来不绝,外邦货物由此入境,我朝丝绸瓷器亦由此出海。”
西境使臣忍不住问:“贵国竟允商贾掌舟行远?”
“有何不可?”她反问,“他们懂航路,识风向,比官吏更知利害。用人所长,方能兴利。”
那人闭了嘴。
沈知微搁下笔,退后半步。画卷初成,气象已现。万国使节围拢过来观看,神色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