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边关急报传来:北狄新王接到和书副本,震怒之下欲拒履约。但朝中已有大臣指出,若撕毁协议,不仅公主难返,且此前行刺之事将公之于天下,动摇其登基合法性。
最终,北狄被迫承认条约有效。
三座边境重城,正式划归大周版图。
消息传回皇宫当日,早朝尚未散去。
沈知微立于金殿阶前,手执北狄签押文书原件。一名边将亲笔军报递至她手中,上面写着:“雁回城守军已撤,我军接管防务,百姓焚香迎旗。”
裴砚坐在龙椅上,目光落在她身上。
“三城之地,失于先帝年间,今不费一兵一卒而复得。”他开口,声音传遍大殿,“此乃社稷之幸,亦赖贵妃谋略深远。”
群臣俯首称是。
有老臣仍不甘心,“然此法终属诡道,恐开后世欺瞒之例。”
沈知微转过身,直视那人,“请问大人,战场上万人厮杀是正道,那为何不让百姓替两国君主决斗定胜负?战争从来不是比谁更讲规矩,而是谁能活得更久。我们不用流血拿回失地,难道不该庆幸?”
无人再言。
裴砚点头,“即日起,派遣官员赴三城整顿户籍、修缮城墙。另设边贸互市,许两国商旅通行。”
“遵旨!”
朝会结束,众人陆续退出大殿。
沈知微却没有动。她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摩挲着文书边缘。这份和书看似圆满,但她知道,北狄不会善罢甘休。那个能在燕山哨站修改弩机编号的人,还在暗处。
她抬头看向殿外。
阳光斜照进宫门,映在石砖上形成一道长长的光带。远处传来钟鼓楼的辰时鸣响。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进殿来,手里拿着一封新到的密函。
“娘娘,边关加急文书!说是……在云中断城外发现了异常痕迹,像是最近有人夜间进出。”
沈知微接过信,拆开看了一眼。
纸上画着一枚靴印轮廓,旁边标注:“底纹带钩,非我军制式。”
她合上信纸,交还给女官。
“查一下近三个月调往北境的工匠名单,特别是修过弩机的。”
女官低声应是。
沈知微站在殿前,风吹动她的裙摆和发间白玉簪。她没有回头,也没有说话。
远处,一只灰羽飞鸟掠过宫墙,扑棱着翅膀消失在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