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听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她只问了一句:“他们提条件了吗?”
驿卒低头:“东瀛要求减免关税三成,北狄希望开放雁门关常年通商。”
她冷笑一声。
“告诉他们,贡品照收,但互市条款由我朝拟定。若想通商,须签《永和约》,承诺十年内不得聚兵边境,违者断市五年,且需加倍赔偿。”
传令官记下,立刻去办。
她重新望向远方。
天边云层翻涌,阳光穿破缝隙,洒在城墙之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覆盖在砖石之间。
城楼下,百姓还在议论纷纷。有人说皇后持剑太凶,有人说这是国运昌盛之兆。更多的人,则默默注视着那个站在高处的身影。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内侍匆匆登上城楼,低声禀报:“陛下请您回宫议事。”
她点头,转身走下台阶。
回到宫中,裴砚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章。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看她一眼。
“剑可还顺手?”
“很顺手。”她答,“比我想的要轻。”
裴砚放下笔,起身走到她面前。
“你知道我为何把这把剑给你吗?”
她看着他。
“不只是因为你立了功。”
他顿了顿,“是因为我知道,这江山交到你手里,比谁都稳。”
她没说话。
他伸手,轻轻碰了碰剑柄。“从前这把剑只认主人。现在,它认你了。”
她终于开口:“我会用好它。”
两人并肩站在窗前。外面夕阳西下,宫墙被染成暗红色。
夜幕降临前,最后一道奏报送进宫来。
是礼部拟好的《永和约》草案,附有两国使臣签字画押的文书。
裴砚拿起朱笔,在末尾签下“准”字。
沈知微站在一旁,手始终没有离开剑柄。
她忽然说:“他们怕的不是我。”
“是谁?”
“是这把剑背后的人心。”她说,“是大周不再退让的决心。”
裴砚看着她,久久未语。
第二天清晨,皇榜张贴于各大城门。
上书:皇后执龙渊剑,坐镇中枢,四夷来服。凡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
百姓围观,有人念出声来,引来一阵喧哗。
而在皇宫深处,沈知微正站在镜前整理衣冠。她将玉钗换下,插上一支金凤簪。然后,她系紧腰带,扶住剑柄,走出寝殿。
廊下,宫人低头避让。
她一步步走向太极殿。
殿门开启,百官已在等候。
她走入大殿,站定在中央。
没有人说话。
她抬起手,缓缓拔出龙渊剑,剑尖轻点地面。
“今日议政。”她说,“先从户部账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