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越来越多声音响起。
“皇后千岁!”
“我女儿也能去考试了!”
“陈娘子的书救了我家婆娘,如今她写的策题要进考场了!”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震动宫墙。
沈知微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人群。阳光照在她脸上,她眯了下眼。
一名小宦官匆匆跑来,手里捧着一份刚送来的公文。
“启禀皇后,江州回信了。”
她接过,打开。
上面写着:陈德确系江州籍,母族为沈家旁支。三年前曾在慈宁宫当差,负责清理旧档。离职当日,曾进入内务府库房半炷香时间,守卫记录为“归还杂物”。经查,当日库房无其他人员出入。
她手指一顿。
陈德曾进过库房。而那枚断裂玉佩,正是从库房流出的旧物。
她合上公文,没说话。
裴砚走过来问:“怎么了?”
她递过去,声音很轻:“有人早就动手了。不只是调换玉佩,还在清名单。”
裴砚看完,眼神一冷。
“查内务府当值名录。”他说,“尤其是三年前,那天晚上轮值的人。”
沈知微点头。“我已经让王令仪去办。”
她将公文收进袖中,转身欲走。
就在这时,一名女官急步而来,手里拿着一张黄纸。
“皇后娘娘!刚收到的消息,第一批女子科举报名人数出来了。”
沈知微停下。
“全国共三千二百七十一人报名。其中,经义科一千零三人,策论科九百八十六人,武试科一千二百八十二人。最多的是北境三州,仅怀远一地就有三百余人登记。”
殿内一时寂静。
裴砚低笑一声。“比我们预估的多了近一倍。”
沈知微看着那张名单,忽然觉得胸口松了些。
她一直担心没人响应。毕竟这么多年,女子读书被视为奢望。可现在,三千多人站了出来。
她们不怕流言,不怕非议,愿意走进考场。
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她走出乾清宫,迎着阳光往前走。风拂过她的发簪,白玉微微发亮。
尚仪局就在前方。她要去亲自监督《医士录》的刊印。第一版必须尽快发出去,让各地知道,这不是一句空话。
她刚踏上台阶,忽听身后脚步声。
是裴砚派来的内侍。
“陛下说,若有阻挠报名的地方官,直接革职查办,不必奏报。”
她点头。“告诉各地巡按御史,重点关注女塾、医馆、边镇。谁敢拦人赴考,当场拿下。”
内侍领命而去。
她推开尚仪局大门,里面已有数十名女官在忙碌。雕版摆了一排,墨香弥漫。
她走到最前头,拿起一块刚刻好的版片,仔细查看。
字迹清晰。第一行写着:“冀州张氏,女医也,救疫民百余人,官赐匾曰‘仁心济世’。”
她放下版片,正要说话。
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个年轻女官,正低头抄录内容。她手腕上戴着一只银镯,样式普通,但内侧刻着一道细痕。
那痕迹,是个半个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