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坐在设计总监办公室的真皮座椅上,指尖轻轻敲着桌面,面前摊着一份刚打印好的《设计项目责任制试行草案》。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此刻她心里对改革的期待与忐忑。
三天前,她刚接过原总监移交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公司近半年的项目档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出一身冷汗——有三个项目因为“设计师离职未交接清楚”导致后期返工,还有两个项目因为“方案与施工脱节”被客户投诉,赔偿款加起来够请两个资深设计师。最让她头疼的是,每次追责时,设计部、工程部、客服部都互相推诿,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必须把责任钉死在人身上。”林晚当时就拍了板,连夜拉着副手陈默改出了这份草案,核心就一条:每个项目从方案初稿到施工落地,指定“项目负责人”全程跟进,项目质量、进度、客户满意度直接与负责人的绩效、奖金、晋升挂钩,出了问题优先追责负责人。
她正对着草案最后一页的“追责细则”琢磨措辞,办公室门突然被撞开,设计二组的组长张磊风风火火冲进来,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打印件,脸涨得通红:“林总,您这新规是开玩笑吧?‘全流程追责’?我们设计师只管画图,施工出问题凭什么算我们头上?”
林晚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张哥,坐下来慢慢说。施工出问题不一定是设计师的责任,但如果是因为图纸标注不清、尺寸错误导致的问题,负责人是不是得承担审核疏漏的责任?”
“可谁能保证施工队不瞎改啊!”张磊一屁股坐下,语气还是很冲,“上次那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我们图纸标得明明白白,施工队为了省料把消防通道缩了半米,最后还不是我们设计部背锅?”
这话倒是戳中了痛点。林晚早有准备,从抽屉里拿出一份《项目沟通记录表》样本推过去:“你看,新规里加了‘过程留痕’要求,负责人每周至少跟施工方、客户开一次沟通会,每次沟通都要记录重点、双方签字确认,施工方擅自修改的话,负责人要第一时间书面提出异议并上报,留存证据。这样一来,责任边界不就清晰了?”
张磊拿起记录表翻了两页,脸色稍微缓和了些,但还是嘟囔:“这工作量也太大了,本来项目就多,还要每周开会记录,哪有时间画图?”
“磨刀不误砍柴工。”林晚笑着说,“你想想,以前项目出问题,光扯皮就能耗掉半个月,现在责任明确了,沟通顺畅了,反而能节省时间。而且绩效奖金也会调整,项目做得好的负责人,奖金能上浮30%,晋升优先考虑,这不比天天担心背锅强?”
正说着,办公室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刚入职两年的设计师小吴,眼眶红红的,手里攥着手机,声音带着哭腔:“林总,我……我能不能不当项目负责人啊?我上次跟的那个小公寓项目,客户天天改需求,我都快被逼疯了,要是再全流程负责,我真怕扛不住……”
林晚心里一软,起身给小吴倒了杯热水:“小吴,先别急。新规里有‘分级负责’,刚入职不满三年的设计师,可以先当‘副负责人’,跟着资深同事学习,等能力够了再独立负责项目。而且客户频繁改需求的话,负责人可以申请‘需求变更确认书’,超过3次重大变更就能跟客户协商额外收费,不会让你白加班。”
小吴接过水杯,眼泪慢慢收住:“真……真的吗?那我再试试?”
“当然是真的。”林晚拍了拍她的肩膀,“有问题随时来找我,改革不是为了为难大家,是为了让肯干的人有回报,让项目少出乱子。”
小吴点点头,拿着草案小声道谢后走了。张磊看着小吴的背影,又翻了翻手里的草案,挠了挠头:“那……林总,要是遇到那种蛮不讲理的客户,我们也能按‘需求变更确认书’来?”
“必须能。”林晚语气肯定,“咱们是设计师,不是客户的出气筒,该争取的权益得争取。”
张磊这才彻底松了口气,站起身:“那我回去跟组里人说说,要是他们还有疑问,我再带过来问您。”
“好,随时欢迎。”林晚送他到门口,刚转身想继续完善草案,手机突然响了,是工程部经理赵强打来的。她接起电话,还没开口,就听见赵强急冲冲的声音:“林总,不好了!你们设计部刚交的那个养老社区项目图纸,被监理方查出有重大安全隐患,要求立刻停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