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加个‘家长观察区’!”婆婆端着切好的水果走过来,插了句嘴,“上次我带乐乐在楼下玩,看见有妈妈想盯着孩子写作业,又不想打扰他,在书房门口站了半天。你们设计的时候,能不能在房间里留个小窗户,家长能看见里面,孩子又不觉得被监视?”
林晚越听越激动,干脆把捡书的活儿丢给陈阳,拉着婆婆坐在沙发上问细节:“妈,你带乐乐的时候,最头疼房间里什么问题?收纳?还是孩子到处乱扔东西?”
“都头疼!”婆婆打开了话匣子,“乐乐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收拾完不到半小时又乱了;安安现在上小学,书本作业本堆一桌,找个卷子能翻半天。要是柜子能跟着孩子长大变样子,玩具、书本都有地方放,那可太省心了。”
林晚掏出手机录音,边听边记:“收纳分区要灵活……需要家长观察窗口……安全防护优先……”等婆婆说完,她已经列了满满一页笔记,刚才卡壳的设计难题,居然被这突如其来的“书架倒塌事件”解决了大半。
“我得赶紧回书房改方案!”林晚站起身,刚走两步又回头,指着满地狼藉对陈阳说,“老公,收拾完记得拍张照片发我,这可是咱们‘灵感来源现场’,得给设计师们看看,真实的家庭场景有多‘刺激’。”
陈阳举着本沾了灰尘的绘本,哭笑不得:“行,保证给你拍得清清楚楚,说不定还能给你加个‘事故现场解说’。”
回到书房,林晚立刻把刚才的新思路整理成文档,发给工作室的核心团队,附带一句:“明天上午开视频会,每人带3个‘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真实需求点’,结合今天的‘拆家现场’灵感,咱们把方案打磨到极致!”
消息刚发出去,小张就秒回了个“激动到拍桌”的表情包,还附言:“林总,我刚问了我姐家的儿子,他说最想要‘能变成滑滑梯的书桌’,这需求能加进去吗?”
林晚失笑,回复:“先记下来,明天开会讨论可行性。对了,联系之前合作过的幼儿园,问问能不能借他们的活动室做个迷你模型测试,我们需要真实的孩子反馈。”
改方案改到深夜,林晚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发紧的小腹。自从知道怀孕后,她总觉得容易累,但此刻看着屏幕上逐渐成型的设计图——可升降的柜体、带安全踏步的书架、能拼接的墙面模块,还有婆婆提议的“观察小窗”,一股成就感涌上来,倦意都消散了大半。
她保存好文件,起身想去喝杯水,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林总监的设计灵感很特别,可惜有些‘真实需求’,恐怕不是靠模拟能发现的。”
林晚的心猛地一沉。这号码她从没见过,语气里的暗示让她后背发凉。对方是谁?怎么知道她在打磨设计方案?所谓的“真实需求”又是什么意思?
她握着手机站在原地,客厅里传来陈阳轻微的鼾声,乐乐的小夜灯还亮着微弱的光。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仿佛藏着无数双窥视的眼睛。林晚指尖微微颤抖,缓缓点开了回复框,却迟迟没能打下一个字——她不知道,这条短信背后,藏着的是针对她参赛作品的阴谋,还是另一场更棘手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