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苏晓,刚毕业,之前在学校做过校园广播站的运营,也帮学姐打理过设计类的小红书账号……”苏晓说话声音不大,但条理清晰,还拿出手机展示自己做的账号数据分析表,“我看了您的直播,发现您的粉丝大多是25-35岁的宝妈,她们最关心的是‘设计性价比’和‘安全细节’,但直播时您讲得比较少,或许可以增加‘粉丝提问答疑’环节……”
林晚眼睛一亮,正想细问,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隔壁办公区传来小陈的尖叫。两人赶紧跑过去,只见一个穿牛仔裤的男生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扳手,旁边的打印机冒着黑烟——他是来面试技术支持的,看到打印机卡纸,没打招呼就拆了机器。
“我以前在网吧修过电脑,这玩意儿原理差不多……”男生挠着头站起来,手里还拎着个掉下来的零件。
林晚看着一地狼藉,又看看手里苏晓的简历,突然觉得头更疼了。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组队。她拍板招了苏晓做运营,那个会修电脑的男生叫李阳,负责直播设备维护,再加上工作室里能说会道的实习生小周当助理,直播团队就这么“凑活”组建起来了。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一次团队彩排,苏晓按照计划制定了直播流程,李阳调试好了设备,小周拿着提词板站在镜头外。林晚深吸一口气,对着镜头微笑:“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儿童房的收纳设计……”
话刚说完,镜头突然开始剧烈晃动,李阳大喊一声“不好”,冲过去一看,原来是三脚架螺丝没拧紧。好不容易固定好,苏晓提示“该互动环节了”,小周却举反了提词板,上面的“问粉丝最头疼的收纳问题”变成了倒字。
林晚强装镇定地继续,突然听到手机响,是供应商打来的,说之前订的儿童床物料不仅没到,还涨了价。她一边对着镜头说“稍等一下”,一边走到角落压低声音谈判,没注意到李阳为了调整灯光,不小心碰掉了背景板上的品牌logo,“晚晴亲子设计”的“晴”字掉了下来,变成了“晚亲子设计”。
直播结束后,林晚看着后台“主播好淡定”“背景板怎么少了个字”“刚才打电话是在吵架吗”的留言,差点当场崩溃。苏晓却拿着数据报表走过来说:“林姐,这次直播观看人数比上次多了两千,而且‘物料涨价’的片段被剪成了短视频,好多人评论‘主播真不容易’,还问我们有没有需要帮忙推荐供应商的。”
林晚愣了愣,接过报表一看,粉丝互动率确实提升了。这时李阳拿着修好的打印机走过来说:“林姐,我刚才联系了一个做五金的朋友,他说认识靠谱的家具供应商,价格比之前的还便宜。”小周也凑过来说:“我妈妈的朋友是幼儿园老师,她说可以帮我们宣传直播!”
看着眼前这几个手忙脚乱却一脸认真的年轻人,林晚突然笑了。她拍了拍手:“行,那我们就正式开工!明天开始,每天提前两小时彩排,苏晓负责流程,李阳盯设备,小周收集粉丝问题……”
就在这时,林晚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她接起电话,对方的声音带着刻意的压低:“林总您好,我是‘爱家设计’的,听说您在找新的供应商?我们有批进口的儿童家具板材,价格很优惠,就是……需要现金结算,而且不开发票。”
林晚心里咯噔一下,“爱家设计”就是之前散布她抄袭谣言的同行。她握着手机,看着窗外渐渐沉下的夕阳,突然意识到,这个刚组建的小团队,不仅要应对直播的挑战,可能还要面对更棘手的麻烦。而对方突然示好,到底是真心合作,还是另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