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发出的瞬间,手机又震了一下。这次是丈夫陈凯发来的照片:大女儿趴在客厅的地毯上画画,小女儿举着蜡笔在姐姐背后乱涂,姐妹俩的衣服上都沾着颜料,像两只打翻了调色盘的小猫。
“妈说今晚包饺子,让你早点回来。”陈凯的消息紧跟着进来。
林晚对着照片笑了笑,指尖划过屏幕上女儿们的笑脸,心里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些。前阵子处理纠纷时,她每天回家都累得说不出话,是婆婆主动揽下了接送孩子的活儿,连陈凯都学会了在她晚归时留一盏玄关灯。家庭这个后盾,比她想象中更坚固。
“争取八点前到。”她回完消息,起身走到实习生身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报价单说:“这里的材料单价不对,你按我发的表格重新核对。还有,明天上午把工作室的案例集整理出来,要带实物图的那种。”
实习生连忙点头,林晚却注意到她眼底的红血丝。这孩子刚毕业就跟着自己,没享过几天顺境,倒是陪着熬过不少通宵。她放柔了语气:“核对完就早点下班,剩下的我来弄。”
等工作室的人陆续走光,林晚才翻开记事本,在“绘本馆项目”准备的设计亮点……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她忽然想起张姐说的“老同事”三个字。
原公司的设计总监下周要举办个人作品展,邀请函上周就发来了。林晚原本觉得没时间参加,此刻却在清单末尾添了一行:“准备总监画展伴手礼”。
她打开抽屉,取出那本被翻得卷边的通讯录。这是她离开公司时,部门同事集体送的礼物,每一页都贴着合照,背面写着联系方式。指尖划过“市场部-周明”那个名字时,她忽然想起周明当年总在下午茶时间念叨女儿喜欢的绘本,说“要是有个像童话书里一样的图书馆就好了”。
原来有些线索,早就藏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
手机屏幕亮了,李工回了消息:“模型可以借,不过我有个条件——明天面谈带我一个。”
林晚挑眉,刚想回复,又一条消息弹出来,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点开后,一张照片缓缓加载出来:画面里是工作室的玻璃门,门口站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正举着手机拍照。照片下方还有一行字:“听说你最近手头宽裕了?”
窗外的风突然灌进没关紧的窗户,桌上的案例集被吹得哗哗作响。林晚盯着照片里那个模糊的背影,手指猛地攥紧了手机,指节泛白。这个背影,她太熟悉了——是那个刚刚签下和解协议的合作伙伴,王总。
他不是该拿着赔偿金走人了吗?
林晚猛地抬头看向玻璃门,夜色像浓稠的墨汁,将门外的一切都染成了模糊的剪影。只有远处的路灯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像一道等待跨越的鸿沟。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李工的电话号码。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在空荡的工作室里反复回荡,敲得人心头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