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的办公室里,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这位以强势和“Gdp主义”着称的市委书记,此刻却没有在研究京州的地图,
而是将一张吕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图,铺满了整张办公桌。
办公桌对面,坐着一个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
正是李达康多年的好友,也是如今京州市知名企业大路集团的董事长,王大路。
“大路,你看看这个项目。”李达康指着规划图的核心区域,
“吕城高新区,这是我当年离开吕城时留下的一个遗憾。现在,我想把它重新捡起来。”
王大路扶了扶眼镜,仔细看着图纸:“达康,你的意思是……想在吕城搞一块新的试验田?”
“不是试验田,是主战场。”李达康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京州这边的盘子,基本已经定了。”
“赵家的势力虽然在收缩,但他们在这里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清除,需要时间。”
他抬起头,看着王大路:“但我等不了那么久。京州要发展,就需要新的增长极。吕城,就是我选定的下一个突破口。”
王大路明白了李达康的意思。
这是典型的李达康风格。
在一个地方遇到瓶颈,就立刻开辟新的战场。
他永远不会被动地等待,只会主动地出击。
“你想让我做什么?”王大路问道。
“我要你,还有你们大路集团,以及山水集团,成为这个新项目的领头羊。”李达康的语速很快,思路清晰,
“高新区的第一期项目,我计划全部围绕新能源和信息技术来做。”
“你们集团公司不是引进了新的生产线吗?山水集团,在高小琴和那个江澈的手里,也开始向高科技领域转型。”
“你们,是最合适的入局者。”
“达康,这么大的项目,光靠我们几家,恐怕吃不下吧?”王大路有些犹豫。
“我当然知道。”李达康笑了,
“我不仅要你们来,我还要通过你们,吸引一批真正干净、有实力的企业进来。把这个高新区,打造成一块资本的洼地,一块与赵家那些污染、落后的产业完全隔绝的净土。”
王大路瞬间听懂了这番话的弦外之音。
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一场政治绞杀。
李达康这是要釜底抽薪。
通过扶持一个全新的、干净的经济圈,来彻底挤压和淘汰赵家赖以生存的那些灰色产业。
赵家的企业,大多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靠的是政策倾斜和垄断地位。
一旦有一个全新的、享受政策红利的高科技产业园崛起,那些老旧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
“而且,这个项目对你们大路集团和山水集团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李达康继续说道,
“你们可以在这里,真正地实现转型和升级。摆脱过去的阴影,走向新的辉煌。”
王大路点了点头,他明白李达康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