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袁绍反戈(1 / 2)

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大,废帝的心思也越发迫切。

李儒劝道:“大人,如今吕布归顺,朝中无人敢反对,当尽快定下废帝之计,以免夜长梦多。”

董卓点头:“好!明日我在省中设宴,召集百官,当场宣布废帝之事,若有不服者,格杀勿论!”

次日,省中的大殿内,酒宴早已备好。

董卓让吕布率领一千甲士守卫在殿外,自己则坐在主位上,等着百官到来。

太傅袁隗、司徒王允、司空杨彪等大臣纷纷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他们都知道,今日必有大事发生。

酒过三巡,董卓突然放下酒杯,按剑站起身,声音冰冷:“如今皇上软弱无能,不堪奉宗庙之重。

我将效法伊尹、霍光的做法,废掉皇帝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为新君。

有不服者,格杀勿论!”

话音刚落,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大臣们吓得纷纷低头,不敢说话。

王允握紧了手中的酒杯,指节发白,却还是按捺住怒火。

他知道,此时反抗,只会白白送命。

“董将军,不可!”

突然,中军校尉袁绍站起身,手中握着佩剑,“皇上即位未久,尚无过失;你要废嫡立庶,这是谋反!”

袁绍身材高大,身上的铠甲泛着冷光。

他本是袁氏一族的子弟,袁氏四代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自然有底气反对董卓。

董卓大怒,魔刀瞬间出鞘,黑色的刀气在殿内弥漫:“天下之事由我决定!谁敢不从!你看我这剑利不利!”

袁绍也拔剑怒喝,六品后期的气息瞬间爆发:“你剑虽利,我的剑也未必逊色!”

两人在筵席上剑拔弩张,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殿外的吕布听到动静,立刻带着甲士冲了进来,方天画戟指向袁绍:“袁绍,你敢对我义父无礼?”

袁绍毫不畏惧,剑指吕布:“吕布,你弑父叛主,还有脸在这里说话?”

吕布气得脸色铁青,就要上前动手,却被李儒拦住:“奉先,住手!事情还没定下来,不能轻易杀人。”

李儒转头对董卓道,“大人,袁绍乃袁氏子弟,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杀了他,恐引起天下诸侯不满。”

董卓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冷声道:“袁绍,今日我看在袁太傅的面子上,饶你一命,但你若再敢反对我,休怪我不客气!”

袁绍冷笑一声,提着宝剑,对着满朝文武拱手:“董卓倒行逆施,我袁绍誓不与之为伍!今日我便离开洛阳,他日必率义兵,诛杀此贼。”

说罢,袁绍转身走出大殿,从东门挂上官印,带着自己的部曲,朝着冀州方向而去。

董卓看着袁绍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却还是按捺住了。

正如李儒所说,袁氏势力庞大,杀了袁绍,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他转头对袁隗道:“你侄儿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暂且饶他一命,至于废立皇帝的事,你怎么看?”

袁隗心中虽不满,却也惧怕董卓的势力,只得说道:“太尉的主意是对的。”

董卓又看向其他大臣:“谁要反对,就依军法处置。”

大臣们吓得纷纷点头:“我等听从太尉之命。”

酒宴结束后,董卓问侍中周毖和校尉伍琼:“袁绍这次离开,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周毖答道:“袁绍怒气冲冲地离开,如果再加紧追捕,他肯定会反叛。

袁氏一族积德四代,门人旧部遍布天下,若是招募豪杰、聚集兵马,各地英雄定会响应,那时山东地区就不是您的了。

不如赦免他,再封他为一郡太守,这样他因脱罪而心存感激,必不会起事。”

伍琼也说:“袁绍善谋而缺乏决断,不足为虑,倒不如给他一个职位,以收民心。”

董卓听从了两人的建议,当日便派人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

他以为这样就能稳住袁绍,却不知道,袁绍离开洛阳后,立刻开始招募兵马,准备讨伐董卓。

而此时的叶青山,正在洛阳的稷下书斋里,看着手中的一张泛黄的地图。

地图上标注着南疆的一座古墓,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胜邪、鱼肠,随旧朝将领殉葬于此。”

叶青山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终于找到了另外两柄剑的下落。

叶青山手指抚过地图上“南疆古墓”的标记,指尖传来淡淡的灵气波动。

这张地图是郭嘉从魔徒手中缴获的,上面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魔气,显然是魔徒也在寻找这两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