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
这还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前世明朝时期的科学家,农学家,数学家。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如此人才,可不能辱没了。
姜诩把徐光启降临在了府邸中,接见了这位大才。
“臣徐光启,参见陛下。”
徐光启恭敬的对姜诩行礼道。
姜诩打量着这位能人,微笑着说道:“徐卿无需多礼。”
“最近王术和陈公文二人正在负责传授百姓农业方面的基础常识,不过他们二人对这方面见解远不如你深厚。”
“朕打算让你去做这件事。”
徐光启恭敬行礼:“能够为陛下分忧,是臣子的福分。”
徐光启领命而去。
徐光启刚离开没多久,于谦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于爱卿,你怎么来了?”
姜诩看向于谦,温和的问道。
于谦眉头微皱,说道:“陛下,关于蛮州各地的税收问题,臣一时间拿不下主意。”
姜诩平静的看着于谦,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于谦解释道:“臣去查看过蛮州各地百姓的情况。”
“蛮州境内因为地势的问题,收成一直不好,百姓也只能勉强糊口。往年朝廷一般是十税一,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随税收,臣觉得这个赋税过于繁重……”
于谦说话的时候,还时不时的朝着姜诩看去,似乎在看姜诩的态度。
毕竟税收可是一个王朝最为关键的经济来源。
降低税收,朝廷得到的钱就少……
姜诩沉思片刻后,说道:“百姓的税降低到一百税一,其他诸多繁杂的税收全部废除。”
“百姓的钱我们可以少收或者不收,但那些世家门阀的钱,不能少收!”
“于卿,立刻制定一个商税出来,以后但凡在大乾疆域上行商,都要向大乾朝廷缴纳商税。”
于谦听到商税二字,眼睛顿时冒起精芒。
这个商税好啊!
百姓能有几个钱?
真正的钱,都在世家门阀的手中!
这商税,就是一把悬在世家门阀头顶上的明晃晃的大刀。
“臣这就下去安排!”
……
姜诩走到窗前,深深的伸了个懒腰。
窗外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姜诩来到这个世界也快要有两个多月了。
最开始的时候,忙着收复蛮州,稳定局势。
而今,蛮山关在手,大军出征关内。
他的藏兵界里,还有五万赵边骑,十万魏武卒。
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还有系统帮助。因此对于未来收复关内三十五州,姜诩从来没有怀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