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不要抱团,使得皇后产生警觉。
妃嫔们‘内斗’才是最好的局面。
“是,和昭仪说话格外痛快些。”杨淑妃没有否认,只是眸中的自怨自艾更加浓郁。
“嗯,淑妃姐姐是希望……用度恢复如初?”明洛没大包大揽其他,问了这样一句。
杨淑妃垂首脉脉,欲语还休,拿出了应付李二的姿态,明洛还有啥不懂的?这比见李二一面要容易。
“这不难,不妨……淑妃姐姐和我往六局走一趟?”明洛心念旋转如疾电,不打算拖泥带水。
杨淑妃是个怎样的人她不清楚,但无论如何,她也需要借此机会接触下宫中的六局。
毕竟她要在宫中待好多年,摸清后宫运行的底层规律,适当结交若干宫人女官,是为自己的生活打好保障。
“六局?”
杨淑妃颇为意外。
“不然呢,冬日份例衣物炭火都归他们管,姐姐具体少了哪些?要不列个单子?我们一一对账?”
明洛的声音低柔而犀利。
杨淑妃这回没摆出抖抖索索的怯弱样子,慢慢从袖中摸出一小卷文书,直接拿给明洛。
“就喜欢淑妃姐姐这般万事俱备的。”
明洛粗粗看了遍,对照着自己桌案上的妃嫔待遇份例表做了标注,看得杨氏一愣一愣的。
“我初来乍到,不是不懂吗?也就贴了不少表。”她见杨氏好奇,索性把一张张表露出来,换了个地方写。
同时不忘问候杨氏几个儿女的近况。
让明洛有些意外的是,原来李恪没和杨氏住一块,即史书中的大炮灰,这个年纪已经外任过好几次了。
贞观七年,李恪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治今山东济南),赴任一年。
十来岁的少年郎,真牛逼啊。
贞观十一年就是今年,李恪拜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治今湖北安陆),赴任。
明洛对于非战时的都督不太理解是个啥岗位,也不带兵也不打仗,不是妥妥的混日子吗?
“今年初赴任的吗?”
她听出杨氏话里话外对儿子的思念,赶紧问。
“是。不知年底能不能回来。”杨淑妃对这长子格外上心,相比起来,对相貌平平的次子和内向寡言的女儿不太关注。
话语间唉声叹气。
明洛只能宽慰她:“孩子长大些就好了。小时候了了,大未必佳。这会儿五官眉眼都没长开。”
“昭仪又胡说了。”
胡扯了一番的好处是,杨淑妃说话渐渐随意起来,她瞅着明洛道:“你小时候必然就可爱好看,我年幼时也眉眼标致。还有溪娘,不说五官怎样,但瞧着多活泼讨喜。”
“所以杨姐姐你看,外貌不是最要紧的,姐姐若是觉得十四公主没有玩伴,不嫌溪娘年幼的话,可以常过来坐坐。”
明洛不反感溪娘和其他公主们来往,相反,她觉得若是真想养好一个孩子,必然要让她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
尤其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左右溪娘出身高贵,有她在旁边看着,不会有人敢欺负。
“那可太好了。”杨淑妃毫不犹豫地应下。
两人出门时溪娘守株待兔地吓了明洛一跳,明洛也很配合地演戏,笑闹一阵后明洛索性带了溪娘一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