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
如果李世绩李道玄扛住了刘黑闼,使得叛军的兵锋无法染指河南洛阳,固定在幽州和河北南部之间,那么李二还会来河北吗?
她不免多了高屋建瓴的思虑,同时暗暗纠结,难道她应该坐视李道玄赴死吗?
等时间来到十一月,北境军阀高开道眼看河北混乱,又被突厥一勾搭,索性也反了。
高开道与突厥勾搭着脸联合入侵北境的恒、定、幽、易数州。
而厉兵秣马休养调整完的刘黑闼不顾隆冬大雪时节,集结大规模兵马再度南下,预备和唐军决一死战。
按照老分派,李世绩领其他将领自西边顶住,李道玄史万宝在东面布置防线,河北大地所有河流俱已封冻。
鹅毛大雪的一日,随着李道玄视察周围地形回营,明洛已在帅帐中端详着舆图。
“宋参军家中可是有长辈擅长行军作战?”出声的是陆先生,他平生未见明洛这种类型的娘子。
明洛矢口否认:“家中阿耶擅长医术,只是我随军数年,又耳濡目染,所以稍稍懂些。”
她是真觉得自己无知。
比方在李世绩身旁几个专业性极强的参军对照下,她是半点意见不敢有,甚至根本不会处在一个帐下。
“我军粮草足够吧?”
李道玄一进帐便听明洛在与他人确认。
“足够的,不过过冬物资,特别是石灰木炭这些,怕是有点紧张。”陆先生不急不缓。
“怎么个紧张?”李道玄摘下头盔抱在手中。
“见过大王。”陆先生礼数齐全,忙道,“这几日天气过于寒冷,将士用水烧饭,热水消耗量大。”
“能撑多少日子?”
“不足一月。”
明洛心头一紧,又低头看向舆图,河北的地形,不要说和并州关中比,和洛阳盆地都比不来。
对骑兵来说,可谓一马平川,特别是冬日结冰,那些平素能造成困扰的河流此刻不值一提。
偏偏唐军中的精锐骑兵,约莫两三千,多数在李道玄麾下,还有小部分由史万宝统领。
而李世绩麾下,至少也有数百精骑。
至于集中起来使用,一锤定音?
嘿,哪怕是秦王亲至,都不见得指挥得动各位将领的亲军,像李世绩一归降就能受到唐军优待,哪怕后面有过反复还被俘虏,可不妨碍人家回来就有话语权,能领支线任务。
为什么?
因为李世绩是带着兵马来的。
而兵马是乱世最大的本钱,特别是粘性最高的亲军,装备最好,战力最强,基本只认李世绩一人。
大概也就李道玄麾下的兵马,先前随秦王打过不少仗,肯定会愿意听从调派。
“史总管处怎么说?”
明洛眼神一闪。
李道玄比她从容多了,嘿嘿一笑:“之前在下博,他损失不小,本王问起情况,就是还没恢复元气,一副混日子的态度。”
“军令下去,他能混?”明洛挑眉。
“自然不能,但本王不是没拿出说法来吗?怎么排兵布阵,哪部先哪部后,如何进发?”
李道玄在这一个月的独当一面后,对军务熟悉了许多,对打仗也大致摸清了先后顺序。
比方安营扎寨,是和行军打仗同等要紧的事儿,他为主帅,维持好营地和士气是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