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偏殿内,烛火摇曳。崔芷柔的目光凝在手中一本毫不起眼的《内府杂项支用录》上。这本册子记录的多是些零碎开销,如宫灯修缮、花木更换等,混杂在大量类似簿册中,极易被忽略。然而,在核对一批江南贡缎入库与赏赐出库的细微差异时,她发现其中一页的墨迹似乎比其他页略深,且装订线附近的纸张有轻微磨损。
心中一动,她取来清水与细棉布,极小心地在那页纸背湿润、按压。渐渐地,一行行原本无色、需特定角度光线下才能隐约看到的字迹,在纸背透现出来——是矾书!
这些隐藏的记录,并非正式账目,而是一笔笔简洁到近乎暗语的往来:
“苏三,锦百,兑千五。”
“杭茶,特三十,兑九百。”
“润苑,支二百,转扬。”
……
后面大多跟着一个简略的日期,以及一个看似随意的符号。其中,“苏三”、“杭茶”、“润苑”显然分别指代苏州锦缎、杭州茶叶和润州别苑事宜,而“兑”后面的数字,极可能是实际交易或转移的银钱数目,远低于官方账面的价格。“转扬”则与李恪之前提到的扬州钱庄隐隐对应。
这竟是一本记录真实贪墨数额与流向的暗账!记录的笔迹虽刻意扭曲,但崔芷柔比对过宫中存档的诸多文书,隐约觉得其中一些字的起笔落势,与那位掌管库房钥匙的周姓女官(王内侍的干女儿)处理日常文书时的笔触,有几分相似。
她强压下心中的震动,不动声色地将这本《内府杂项支用录》混入已核查无误、准备归还的簿册之中,却暗中记下了其编号与隐藏内容的关键部分。她未立刻禀报李恪,而是命心腹宫女,以“核查库房日常用度”为由,调阅了近半年来尚宫局库房的日常出入记录、以及那位周姓女官经手的所有单据存根。
她要找到更直接的关联,将这暗账与具体的人、具体的物证牢牢锁在一起。
就在崔芷柔于宫内步步紧逼之时,宫外的玄影也取得了突破。他们暗中控制了与宦官张德贵往来密切的那位杭州籍致仕官员的家仆,从其口中得知,张德贵不仅帮忙抬高宫中所购茶叶价格,还利用职务之便,将一些本应入库的“特供”茶叶,直接转运至其亲戚在长安经营的茶楼售卖,牟取暴利。而这茶楼的背后,似乎还有一位朝中官员的影子。
同时,扬州那边也传来消息,那家接收了“润州别苑维护费”的神秘钱庄,近期与几位江南籍京官的家人,有数额不小的资金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