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西域新章(1 / 2)

焉耆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血腥气依旧浓重得化不开。但属于战争的喧嚣已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唐军控制全城后肃杀的秩序。一队队唐军士兵在街道上巡逻,押解着垂头丧气的俘虏,清理着狼藉的战场和尸体。

原属于乙毗射匮的王宫,此刻已然易主。正殿之内,侯君集端坐于上首,虽甲胄未卸,满面征尘,但眉宇间那股大胜之后的昂扬与威严却如何也掩饰不住。麾下诸将分列两侧,人人脸上都带着兴奋与疲惫交织的神色。

当李恪在王德及一众亲卫的簇拥下踏入大殿时,所有将领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那目光中,有敬佩,有惊叹,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这位年轻亲王在伊州的坚守,尤其是焉耆城下那石破天惊的一炸,以及其后身先士卒、直捣黄龙的悍勇,已彻底赢得了这些沙场老将的认可与尊重。

“殿下!”侯君集率先起身,郑重抱拳,“殿下亲冒矢石,破城斩酋,居功至伟!侯某代安西将士,谢过殿下!”他这话说得真心实意。若无李恪的“技战营”和决死爆破,焉耆之战绝不会如此顺利,唐军伤亡必将数倍于现在。

“大都护言重了。”李恪快步上前,扶住侯君集的手臂,“此战之功,在于大都护运筹帷幄,在于三军将士用命,恪不过适逢其会,尽了本分而已。”他语气平和,并未因功自傲。

两人谦让一番,重新落座。侯君集将主位让与李恪,李恪坚辞不受,最终于侯君集左下首设座。

“殿下,乙毗射匮、尚结赞授首,其麾下大部被歼,少数残部向西溃逃,已不足为虑。”侯君集开始通报战果,“我军已完全控制焉耆,缴获粮草、军械、马匹无数。初步统计,斩首万余,俘获近两万。”

他顿了顿,继续道:“当务之急,是稳定焉耆局势,并趁势收复庭州等地,彻底将西突厥势力逐出天山以东!同时,需遣使快马加鞭,向陛下报捷!”

李恪点头表示赞同:“大都护所言极是。焉耆新下,人心未附,当尽快委任官吏,安抚百姓,宣示大唐仁德。对于俘虏,可择其精壮补充军伍,或发往后方屯田,余者妥善安置,不可滥杀,以安西域诸国之心。”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至于庭州等地,乙毗射匮新败,其旧部必然震恐,正可传檄而定!当派精骑,携乙毗射匮、尚结赞首级,前往招抚,示以兵威,晓以利害,则天山以东,可传檄而定!”

“殿下高见!”侯君集抚掌,“便依殿下之策!此外,龟兹王苏伐叠首鼠两端,此前暗中与乙毗射匮、吐蕃勾连,此番也必须予以惩戒,令其亲自来焉耆谢罪,否则,我大军不介意再移师龟兹!”

提到龟兹和吐蕃,殿内气氛微微一凝。吐蕃的阴影,并未因尚结赞的死而消散。

李恪沉吟道:“龟兹之事,可先遣使斥责,观其反应。至于吐蕃……松赞干布损失一员大将,绝不会善罢甘休。我等需尽快稳定新得之地,加固城防,囤积粮草,以备吐蕃反扑。”

他看向侯君集:“大都护,焉耆已下,西域格局已然大变。恪建议,当以此大捷为契机,重新规划安西都护府之防御与治理。可奏请父皇,升格安西都护府,增设军镇,移民实边,并大力扶持亲唐之西域部族,以对抗吐蕃之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