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石破天惊(1 / 2)

格物科考校的风波虽暂平,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并未消散,反而随着考校的深入愈发凝滞。算学的沙盘推演,机巧的精密构造,医药的辩证施治,乃至格物区关于天文地理的激烈辩论,都在这片皇家园林中激烈上演,冲击着在场许多官员固有的认知。

李恪穿梭于各考区之间,神情专注,时而驻足倾听,时而亲自询问。他精准的点评与对各类知识的熟稔,不仅令应试者们折服,也让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暗自心惊。这位吴王殿下,似乎并非仅仅倚仗奇技淫巧,其胸中所学,渊博得令人咋舌。

然而,真正的风暴,往往孕育于最不起眼的角落。

格物区一角,一位来自山南道、衣着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中年人,正站在一座临时垒起的土台前。土台上放置着他带来的几件物品:几个大小不一的陶罐,一些绳索、木架,还有几包用油纸包裹严实、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黑色粉末。此人名叫田远,自称擅长“伏火之术”,乃家传秘法。

他的展示项目颇为奇特——并非制作烟花爆竹,而是声称能以此“伏火”之力,开山裂石。

此论一出,不仅围观的官员士子哗然,连负责此区考校的武研院匠师也皱起了眉头。开山裂石?此乃人力难以企及之事,近乎巫祝之言!

“田远,你所言‘伏火’开石,可有依据?莫要在此妄言惑众!”一名隶属于将作监的考官厉声呵斥,语气中充满不信任。他是传统营造法的坚定拥护者,对这等“怪力乱神”之说本能排斥。

田远面对质疑,面色有些涨红,却倔强地梗着脖子:“大人!小人绝非妄言!此乃祖辈于山中采矿时偶然所得秘法,确能以小火引发巨力,崩裂岩石!小人愿当场演示!”

“演示?若只是些声响烟火,有何意义?”那考官嗤笑,“若伤及他人,或引发火患,谁人担当?”

场面一时有些僵持。不少人都带着看笑话的心态望着田远,将他视为招摇撞骗之徒。李恪此时恰好巡视至此,注意到了这里的争执。

“何事?”他走上前问道。

那考官连忙将情况禀报,语气中不乏对田远的鄙夷。田远见到李恪,如同抓到救命稻草,噗通一声跪下:“殿下!小人愿立军令状!若演示不成,或伤及无辜,甘受任何处置!只求殿下给小人一个证明的机会!”

李恪目光落在那些黑色粉末上,又看了看田远那双因长期劳作而粗糙不堪、却异常坚定的手,心中微动。他想起格物司档案中一些关于前代“炼丹术士”偶尔引发爆炸的零星记载,以及自己前世记忆深处某些模糊的片段。

“你要如何演示?”李恪问道,语气平静。

田远见有转机,连忙道:“只需一小块坚硬巨石,置于空地,小人以此‘伏火药’设置于石下薄弱处,引火后,众人退至安全距离观看即可!”

李恪沉吟片刻,对身旁的护卫校尉道:“去找一块尺许见方的青石来。清理出那边远离人群的河滩空地。”他又看向田远,目光锐利,“田远,本王给你这个机会。但若如考官所言,只是虚张声势,或酿成祸事,你当知后果。”

“小人明白!谢殿下!”田远重重磕头。

很快,一块坚硬的青石被放置在曲江池畔一片清理出来的空地上。田远在数名护卫的监视下,熟练地将那些黑色粉末小心填入他在青石底部凿出的小孔中,插入引线,然后用湿泥仔细封堵。整个过程,他神情专注,手法沉稳,不似作伪。

围观的人群被远远隔开,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好奇、怀疑、担忧,种种情绪交织。主观礼台上的李世民,也微微向前倾身,目光投向了这片河滩。

准备就绪,田远点燃引线,然后迅速跑回安全线后。

嗤嗤——

引线冒着火花,迅速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