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誓师东征(2 / 2)

李恪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神机营中,与士卒同吃同住,继续操演,磨合战术。他深知,理论训练与实战之间,仍有一道巨大的鸿沟。他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让这支新军尽快适应真正的战争环境。

偶尔,他也会被召至御前,参与军议。面对李积、侯君集等沙场宿将,他并不多言,只在被问及火器应用时,才谨慎地提出建议。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资历尚浅,在这群骄兵悍将之中,必须保持低调,用实实在在的战绩来说话。

这一日,大军已行至洛阳休整。御帐之内,李世民召集核心将领,商议进军方略。

巨大的辽东沙盘前,李积手持木杆,指点江山:“陛下,臣以为,我军当分兵两路。一路由臣率领,自幽州出塞,直趋辽东城,吸引高句丽主力;另一路,可由水师搭载,自莱州渡海,直插平壤背后,断其归路,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这是大胆而冒险的分进合击之策,需要对时机和将领能力有极强的把握。

侯君集等人纷纷附议,认为此策若能成功,可速战速决。

李世民凝视着沙盘,沉吟未决。目光扫过众将,最后落在了安静站在角落的李恪身上。

“吴王,你以为此策如何?”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谁也没想到,陛下会在此等重大战略决策上,询问年轻的吴王。

李恪心中微凛,知道这是父皇的考校,也是他展现价值的机会。他上前一步,躬身道:“父皇,李大将军之策,正奇相合,若能成功,自是上策。然……”

他顿了顿,指向沙盘上辽东城与平壤之间的几处关隘:“高句丽经营多年,城防坚固,尤其这几处山城,易守难攻。我军若顿兵坚城之下,迁延日久,则渡海偏师孤悬敌后,风险极大。且……渊盖苏文狡诈,未必会如我所愿,将主力尽数调往辽东。”

他话锋一转:“儿臣以为,此战关键在于‘快’与‘破坚’!需有一支先锋锐兵,能迅速撕开敌军防线,拔除关键据点,为我大军打开通道,方能掌握主动,避免陷入僵持。”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沙盘上那些标注着坚固城防的节点。

“而神机营所携之火器,或可在此方面,助我军一臂之力。”

他没有直接否定李积的策略,而是提出了补充,并将神机营的作用,巧妙地嵌入其中。

帐内一时寂静。李积抚须不语,侯君集眼中则闪过一丝精光。

李世民看着沙盘,又看了看李恪,缓缓道:“嗯,你所虑,不无道理。破坚……确是要务。”

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但李恪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在父皇心中留下了印记。

退出御帐,李恪抬头望向东北方向,那里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前路的艰险。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而他和他一手打造的神机营,

必将在这滚滚东征的洪流中,

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那是荣耀的篇章,还是……血染的悲歌。

他握紧了拳头,眼中唯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