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明升暗降(2 / 2)

李恪回到武研院,立刻召集所有骨干。

“本王奉旨赈灾,不日即将离京。”他开门见山,看着下方一张张或担忧、或茫然的面孔,“武研院乃国之重器,绝不能因本王一人离去而停滞!”

他目光锐利,扫过众人:“本王离京期间,武研院一应日常事务,由副总办(原工部调来的老吏)暂代。火药司研发,由雷主事全权负责,按既定方略推进,所有试验数据,详细记录,封存备查!其他各司,亦按原计划进行,不得懈怠!”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本王会定期派人回来查验进度!若有人以为本王离京便可敷衍了事,阳奉阴违,休怪本王手持王命旗牌,先斩后奏!”

森然的杀气,让所有人心中一凛,纷纷躬身应命:“谨遵王爷钧令!”

安排完武研院的事务,李恪又匆匆返回吴王府,安排离京事宜。王德忙着收拾行装,调配随行护卫、文书官吏,忙得脚不沾地。

夜深人静,李恪独自在书房,对着大唐疆域图,目光落在关中与河南的区域。那里河流密布,城池众多,也是世家大族、豪强地主盘根错节之地。赈灾,绝非开仓放粮那么简单,其中涉及的利益纠葛、官吏贪腐、地方势力博弈,远比研制火药更加复杂和凶险。

他知道,这是一场不比陇右战场轻松的硬仗。太子和李泰,绝不会让他轻松过关,必然埋下了无数绊子。

但他眼中并无惧色,反而燃起一丝斗志。

将他调离武研院,是想断他根基?

那他偏要在另一条路上,走出一个通天大道!

赈灾,考验的不只是仁慈,更是智慧、手腕和魄力。这何尝不是一个深入了解大唐基层、积累政治资本、甚至……暗中布局的绝佳机会?

他提起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下几个名字和地点,交给悄无声息出现在身后的王德:“安排我们的人,提前动身,去这几个地方。本王要知道,那里的粮仓,到底还剩下几粒米;那里的河道,究竟淤塞了几尺深。”

“老奴明白。”王德接过纸条,身形再次隐入黑暗。

李恪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想用赈灾困住我?

那就看看,谁的手段,更高明吧。

长安,我很快就会回来。

带着你们意想不到的“功绩”回来。

次日清晨,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从吴王府出发,打着黜陟使的仪仗,离开了长安城,向着灾情初显的东方而去。

城楼之上,李承乾看着那远去的队伍,脸上露出一丝得逞的冷笑。

而另一个方向,魏王府的阁楼上,李泰胖胖的身影隐在帘后,小眼睛眯着,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李恪的离开,让长安的棋局,暂时陷入了新的平衡。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围绕皇权、围绕未来的博弈,远未结束。

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