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被浓稠的乌云吞没,城郊结合部一处废弃的物流仓库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地卧在荒草之中。仓库三楼的临时指挥中心里,气氛却与外面的死寂截然相反,一种混合了紧张与兴奋的电流在空气中噼啪作响。
“动了!信号动了!” 沈括(现代名:沈博士),团队里的技术担当,猛地一拍大腿,眼镜片后方的眼睛亮得吓人。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一个微小的光点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地图网格间穿梭。“无人机群已锁定目标车辆,型号、车牌完全匹配,正在沿预判路线b向3号码头移动。所有高清摄像头已就位,实时传输稳定!”
王阳明(现代名:王明白),团队的智囊与战略核心,负手立于窗前,目光仿佛穿透了夜幕,落在了那辆正载着碧云剑仿制品(内嵌多重追踪器)的厢式货车上。他嘴角噙着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围三阙一’,古之善战者,不外如是。我们故意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布下疑阵,留下北面码头这条‘生路’,他们果然乖乖钻了进来。” 他那份属于心学大师的洞悉力,在现代科技数据的武装下,愈发显得深不可测。
“嘿嘿,这就叫大数据算命,精准投放!” 李时珍(现代名:李时),团队的多面手兼急救员,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强光手电和改良版“笑尘”(他根据古代配方与现代化学知识捣鼓出的非致命性烟雾弹),一边乐呵呵地接话。他对现代“化学”的痴迷,在此刻找到了绝佳的用武之地。
唯独戚继光(现代名:戚风光),这位曾经的抗倭名将、团队的战力天花板,显得有些闷闷不乐。他抱臂靠在墙边,看着屏幕上移动的光点,瓮声瓮气地抱怨:“直娘贼!按俺以前的脾气,早就带一队家丁冲杀过去,管他什么陷阱埋伏,直接砍翻了事!现在倒好,陪着这群宵小玩这躲猫猫的游戏,憋屈!” 他感觉自己一身武艺无处施展,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猛虎。
王明白转过身,笑着拍了拍戚风光的肩膀:“戚兄,时代变了。你的‘斩首’行动是我们的最后保障,但现在,我们要的是‘人赃并获’,更要挖出他们盘根错节的网络。硬冲硬打,打草惊蛇,非上策。” 他指了指沈博士屏幕上那些不断跳动的数据流,“看,这才是现代版的‘撒星阵’,无形无影,却无处不在。”
戚风光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屏幕上不仅显示着车辆轨迹,还有通过沿途摄像头捕捉到的司机微表情分析、车辆载重实时变化曲线,甚至预测出了对方可能接应的时间和地点。他咂咂嘴,虽然不太懂,但大受震撼,那股憋闷稍稍缓解,转化为对即将到来的收网行动的期待。
货车最终驶入了3号码头的一个封闭仓库。几乎在仓库门关闭的瞬间,沈博士敲下回车键。
“‘天网’启动,所有侦察单元进入静默潜伏模式。”
数十架经过伪装的微型无人机,如同夜行的蝙蝠,悄无声息地吸附在仓库顶棚的钢结构缝隙、通风管道口以及窗户边缘。它们携带的高灵敏度拾音器和针孔摄像头,将仓库内部的影像与声音清晰地传输回指挥中心。
画面中,出现了三名穿着考究、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男子。为首的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阴柔的中年人,代号“教授”。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装有碧云剑(仿品)的箱子,旁边一个技术人员模样的年轻人立刻拿出便携式检测仪器进行扫描。
“信号屏蔽器已启动,常规追踪手段失效。”技术人员报告。
“教授”满意地点点头,拿出卫星电话,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道:“货已收到,初步验证无误。可以准备第二阶段交易,目标是公海,‘女王号’游轮。”
“鱼儿咬钩了,还是条想游向公海的大鱼!” 沈博士兴奋地推了推眼镜,“他们计划在公海交易,利用国际水域的法律模糊地带脱身。”
“想得美!”戚风光冷哼一声,拳头捏得嘎吱作响。
王明白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计划不变,但在公海收网,难度和变数都会增加。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链,确保他们在进入国际水域前,或者在交易瞬间,就被钉死。”
就在这时,李时突然指着分屏上一个画面:“等等!放大那个‘教授’的手提箱!”
画面放大,可以看到“教授”的手提箱内部,除了文件,还有一个造型古朴的金属U盘,上面有一个模糊的徽记。
“这徽记……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沈博士皱起眉头,双手在键盘上飞舞,接入文物局的内部数据库进行比对。几分钟后,结果跳出,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这是‘黑水基金会’的标识!一个在国际上名声狼藉,却以慈善和学术掩护的文物掠夺组织!没想到他们就是这次走私的幕后黑手!”
敌人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也变得更加危险。这个“黑水基金会”势力庞大,手段狡猾,远非一般的走私团伙可比。
然而,就在四人组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时,意外发生了。仓库内的扫描技术人员似乎发现了仿制碧云剑上某个追踪器发出的极其微弱的、非电子信号的物理谐振(这是沈博士为了以防万一设置的被动式纳米级共振标签)。虽然他们不明白原理,但长期从事非法勾当的直觉让他们产生了怀疑。
“教授”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猛地合上箱子,厉声道:“不对!这剑有问题!我们被盯上了!启动紧急预案,放弃这个据点,货物转移至备用地点,原计划取消!”
指挥中心里,气氛瞬间冻结。
“糟了!他们要跑!”李时失声道。
戚风光“腾”地站起:“还等什么?冲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