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45章 无人机里的惊天罪证

第45章 无人机里的惊天罪证(1 / 2)

唐寅操控的无人机在废弃工厂上空险被击落,千钧一发之际传回的影像却让所有人倒吸冷气——走私集团仓库里竟堆放着数十件本应躺在博物馆的国宝;而一直协助他们的文物局专家阿明,此刻正与集团首领在监控镜头前谈笑风生。

夜空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厚重绒布,寥寥几颗星子艰难地透出一点微光。城市边缘,那座被遗忘了多年的第三纺织厂的废弃厂区,就匍匐在这片晦暗的天地间,只有几盏残破的路灯投下长短不一的、鬼魅般的光斑。

“风紧,扯呼?”王守仁蹲在面包车敞开的侧门边,仰头看着手捧平板电脑、眉头拧成一个川字的唐寅,嘴里冷不丁冒出一句刚从电视剧里学来的黑话。他身上那件为了伪装而临时买来的花衬衫皱巴巴的,配上他此刻严肃的表情,显得格外滑稽。

唐寅没空理会他的用词不当,全部心神都系在手中那块小小的屏幕上。屏幕上分割着几个不同的画面,来自无人机不同角度的摄像头,正将下方厂区的实时影像忠实地传递回来。他操控的是一架经过阿明“友情赞助”并改装过的商用无人机,体积小,噪音低,漆黑色的外壳完美融入了夜色。

“少废话,”唐寅头也不抬,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调整着飞行路径,“阿明给的内部结构图显示,核心区域在东南角那个最大的仓库。外围巡逻的人不多,但……太安静了,安静得有点反常。”

车厢里,苏轼正对着一个巴掌大的强光手电筒和一套微型监听设备较劲,试图把两者更隐蔽地整合到一起。而朱厚照则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屏幕上快速划过各种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他嘴里偶尔还念叨着:“‘老铁’、‘666’、‘上链接’……啧,后世之人言语之奇诡,实乃……”

“找到了!”唐寅突然低喝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

几人立刻围拢过来。只见平板主画面上,无人机利用一个视觉死角,成功贴近了目标仓库顶端一个不起眼的通风口。唐寅操控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将一个纽扣大小的微型摄像头粘附在锈迹斑斑的铁栅栏内侧。视角微微一转,仓库内部的景象,透过一层淡淡的灰尘,朦胧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仅仅几秒钟后,车厢内陷入了一种更深的寂静,连朱厚照都放下了手机,凑过来瞪大了眼睛。

仓库内部空间极大,绝非外表看起来那般破败。内部经过了简易的加固和装修,灯火通明。然而,最刺眼的不是灯光,而是灯光下那些井然有序摆放着的物件——

不是预想中的工业原料或废弃纺织机械。

那是一排排、一列列量身定制的金属支架和恒温防尘玻璃柜。柜子里,静静地躺着一件件器物。即便隔着屏幕,隔着灰尘,那独特的形制、斑驳的锈迹、温润的玉光、沉静的釉色……无不昭示着它们非同寻常的身份。

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爵,造型古拙,绿锈斑驳;旁边是一尊体量不小的战国错金银鼎,金银丝线在灯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一组汉代的金缕玉衣碎片被小心地拼放在软垫上;更远处,似乎还有唐代的三彩马、宋代的官窑瓷瓶、元代的青花大罐……林林总总,竟有数十件之多!

它们像一支沉默的军队,陈列在这肮脏、隐蔽的巢穴里,每一件身上都凝结着跨越千百年的时光,此刻却如同货物般,等待着被估价、被交易、被运往异国他乡。

“我的……老天爷……”苏轼倒吸了一口凉气,声音都有些发颤。他虽然是古人,但也清楚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那是文明的根脉,是历史的见证,是比他笔下“大江东去”更为沉甸甸的存在。

王守仁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之前的戏谑消失无踪,眼神锐利如刀。“这些都是……本该在博物馆里的东西。”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压抑的怒火,“他们竟敢……竟敢如此!”

朱厚照也收起了玩世不恭的表情,咂了咂嘴:“好家伙,这哪里是走私集团,这分明是个移动的省级博物馆啊!不,比那还狠!”

唐寅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竭力稳定着无人机,调整焦距,试图拍下更清晰的画面作为证据。这些影像,一旦公开,足以在国内外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就在他操控无人机微微转向,试图捕捉仓库角落一个似乎是办公区域的画面时,异变陡生!

“咻——!”

一声尖锐的破空声突兀地响起,透过无人机麦克风传入车厢,显得格外刺耳。

平板屏幕上的画面猛地一颤,随即开始剧烈晃动、旋转!

“被发现了!”唐寅心头一紧,几乎是本能地猛拉操纵杆。屏幕视角疯狂摆动,可以模糊地看到一道细长的黑影(可能是加装了消音器的枪管)从下方某个阴影处探出,紧接着又是一点微弱的火光闪烁。

“咻!”第二声破空音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