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58章 秘道玄机与杀机骤现

第58章 秘道玄机与杀机骤现(1 / 2)

第58章 密道玄机与杀机骤现

子时末刻,北京城北一处废弃的砖窑内,唯一的火光来自罗子建手中那块屏幕已然碎裂的智能手机。微弱的光映照着另外三张凝重的脸,以及摊在地上那张凭借记忆和零星探查绘制的、依旧残缺不全的紫禁城布局图。欧阳菲菲指尖划过图上那片代表宫墙的厚重墨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墙高且厚,巡更守夜,番子暗哨遍布,吴老二把那里经营得铁桶一般。我们就像在试图撬开一个浑身是刺的活蚌。”

连日来的探查,收获与风险并存。他们确认了东厂确实将夺来的碧云剑置于宫内某处,极可能就在吴老二直管的档房密室。但紫禁城这庞然大物,在永乐皇帝即将迁都于此的背景下,正处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极致状态。表面是宏大的修建工程日夜不休,内里却是权力交割前的暗流汹涌,东厂与锦衣卫的明争暗斗,让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张一斌靠坐在窑壁,用一块绒布细细擦拭着他那副特制的指虎,闻言抬头,眼神锐利:“硬闯是下下策,就算能打进去,也绝对出不来。我们需要一条路,一条所有人都想不到的路。”他来自现代格斗的理念,深知在冷兵器时代的军阵面前,个人武力有其极限。

“所有明面上的路,都堵死了。”欧阳菲菲叹息。

一直沉默盯着图纸,手指在几个关键节点反复比划的陈文昌,忽然抬起了头,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明路不通,或许,我们可以走‘暗路’。”他顿了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缓缓吐出两个字,“水路。”

“水路?”罗子建挑眉,“皇宫里还有运河?”

“非也。”陈文昌俯身,指尖重重点在图纸上几处看似无规律的标记上,“是排水系统。紫禁城规模宏大,雨季降水若无法及时排出,必将内涝。故其地下必建有庞大而精密的排水暗渠,纵横交错,最终汇入金水河。此乃风水学中‘藏风聚气,亦需泄浊’之理。”他将现代地质学知识巧妙地包裹在古代风水术语之中,继续解释道,“这些暗渠为确保通畅,必留有检修入口,即‘沟眼’,多数设于宫墙之下,隐蔽难寻。若能找到一处足够大的,或可容人通过。”

这个大胆的设想让众人精神一振。利用城市地下系统行动,是现代特种作战和冒险的常见思路,但应用于六百年前的紫禁城,无疑是异想天开,却也恰恰是思维盲区。

接下来的两天,四人组的重心完全转移。他们借着夜色掩护,沿着宫墙外围,特别是靠近金水河的区域,如同梳头般细细搜寻。陈文昌更是将他的“风水术”发挥到极致,通过观察地势高低、植被分布乃至土壤湿度,来推断地下暗渠的走向。

终于,在第三夜,乌云遮月,夜色如墨。位于皇宫西北角,一处荒草丛生、临近内府柴炭库的偏僻宫墙根下,罗子建凭借其攀岩高手对岩壁异常的敏锐触觉,发现了一块与周围地基略有差异的巨大青石。石块边缘有不易察觉的缝隙,且周围的泥土带着不正常的潮气。

“就是这里!”罗子建低呼,语气中带着压抑的兴奋。

他与张一斌合力,用削尖的硬木楔子嵌入缝隙,小心翼翼地将这块重达数百斤的青石撬开了一道可供一人侧身通过的窄缝。一股带着土腥和水汽的凉风立刻从下方涌出,证明其下并非实心。

然而,就在此时,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和灯笼的光芒由远及近!

“什么人?胆敢夜闯禁地!”一声厉喝划破寂静。是一队巡夜的东厂番子,恰好路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