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31章 暗流汹涌紫禁城

第31章 暗流汹涌紫禁城(1 / 2)

第31章:暗流汹涌紫禁城

夜色如墨,寒意刺骨。北京城外一处荒废的土坯房内,唯一的亮光来自一小堆摇曳的篝火,映照着四张凝重而疲惫的脸。欧阳菲菲用一根树枝轻轻拨弄着火堆,溅起几点火星,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消息确认了,”张一斌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刚从城外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回来,肩头还落着未化的雪花,“碧云剑确实被送入了皇城,由东厂督主吴老二亲自监管。守卫之森严,远超我们想象。”

陈文昌靠着冰冷的土墙,眉头紧锁:“迁都在即,永乐皇帝坐镇北京,如今的紫禁城虽未完全竣工,但已是龙潭虎穴。东厂、锦衣卫,还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宫廷禁卫……硬闯,无异于以卵击石。”

罗子建猛地一拳砸在干草堆上,激起一片尘土:“难道就这么算了?剑必须拿回来!没有它,我们怎么回去?”他的焦躁感染了每一个人,回去,这个目标支撑他们度过了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却仿佛被一道高耸的宫墙无情阻断。

欧阳菲菲抬起头,明艳的脸庞在火光下显得格外坚毅:“硬闯不行,那就智取。吴老二夺剑,目的未必单纯。在巨大的皇权面前,东厂也不过是皇家鹰犬。我们需要一个内应,一个能帮我们看清宫墙之内迷雾的人。”她的话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涟漪。内应,谈何容易?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城,他们举目无亲,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和彼此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四人组化整为零,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初具规模的北京城。这座城市充满了矛盾的气息,一边是宏伟宫殿拔地而起的蓬勃生机,另一边则是贫民窟的肮脏混乱与严苛户籍制度下的肃杀。

张一斌凭借过人的身手和军中历练出的敏锐,混迹于码头苦力和城防兵卒之中,从只言片语里拼凑着皇城守卫换岗、巡逻的规律。他绘制的地图越来越详细,但核心区域的空白,却像一张嘲弄的大嘴。

罗子建则发挥了他极限运动爱好者的特长,利用出色的观察力和敏捷度,在夜间攀上城墙附近的制高点,用自制的炭笔在粗纸上勾勒宫殿群落的轮廓与可能的视觉死角。他注意到,一些新修的宫墙区域,砖石颜色略有差异,防守似乎也相对松散,这或许是工程尚未完全收尾的迹象。

陈文昌的任务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寻找可能的“突破口”。他换上儒生长衫,流连于茶楼酒肆、书铺画坊,试图从文人雅士的交谈中,或者从某些失意官吏身上找到契机。他深知,皇宫并非铁板一块,权力的倾轧、利益的纠葛,无处不在。

转机出现在一个午后。陈文昌在一家颇有名气的书画铺子“墨韵斋”前驻足,他被橱窗内一幅临摹的《千里江山图》所吸引,笔法精湛,几可乱真。信步走入,与掌柜闲聊起来,谈及书画鉴赏,陈文昌凭借深厚的历史与艺术功底,言之有物,令掌柜刮目相看。言谈间,掌柜无意中叹道:“如今这世道,雅趣难寻。倒是宫里的黄公公,是此道中人,偶尔会托人出来寻些有趣的墨宝,可惜近来宫内事务繁杂,他也难得清闲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文昌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顺着话题深入,旁敲侧击地打听这位“黄公公”的情况。原来,这位黄俨太监,虽非司礼监顶尖的巨头,但在内官监也颇有实权,主要负责部分宫殿的陈设与器物筹备,尤其喜好书画。更重要的是,掌柜隐约透露,黄公公与如今风头正劲的东厂督主吴老二,似乎并非一路人。

夜色再次降临,四人重新聚集在据点。陈文昌将打探到的关于黄俨的信息和盘托出。

“太监?风险太大了。”张一斌首先表示怀疑,“这些人能在宫里立足,个个都是人精,而且心性难测,我们凭什么取得他的信任,他又凭什么帮我们?”

欧阳菲菲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正因为他是太监,而且可能与吴老二有隙,我们才有机会。权力斗争,永远是最好的突破口。”她沉吟片刻,看向陈文昌,“文昌,你确定他痴迷书画?”

“掌柜言之凿凿,而且从他对那幅临摹画的评价来看,确实是行家。”

“行家就好办。”欧阳菲菲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投其所好,还要投得他无法拒绝。”她站起身,走到他们简陋的行囊前,取出了一直随身携带的、用油布包裹严实的现代文具袋——里面有几支不同型号的钢笔和一瓶浓缩的碳素墨水。这是他们从现代带来的少数物品之一,一直小心使用,所剩不多。

“菲菲,你难道想……”罗子建似乎猜到了她的想法。

“没错,”欧阳菲菲展开一张略显粗糙的宣纸,眼神锐利,“我要‘创造’一件他绝对没见过,也无法拒绝的‘墨宝’。”

接下来的两天,欧阳菲菲足不出户,以钢笔蘸取碳素墨水,结合现代素描的透视、明暗技巧与宋代工笔画的细腻笔触,在一张大幅宣纸上,绘制了一幅《永乐北京紫禁城营建图》。她没有画真实的施工场景,而是以充满想象力的笔法,描绘了紫禁城建成后的辉煌景象:殿宇巍峨,飞檐斗拱,祥云缭绕,气势磅礴。更重要的是,她在画作的留白处,用极其精准的仿古瘦金体,题写了一首颂圣诗,诗句华丽,对仗工整,极力赞颂永乐皇帝的雄才大略与迁都北京的远见卓识。

当这幅画最终完成时,连陈文昌都惊呆了。画作的技法融合古今,视觉效果震撼,而那手瘦金体,更是形神兼备,足以乱真。“这……这简直是以假乱真的‘宫廷画师真迹’!”他惊叹道,“不,甚至比一般的宫廷画师更具气魄!”

通过“墨韵斋”掌柜的牵线,一幅“前朝遗珍”(欧阳菲菲伪造的来历)的惊人画作被送到了黄俨公公手中。果然,黄俨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尤其是那前所未见的绘画技巧和深得宋徽宗神韵的书法,让他爱不释手,立刻表示要见见献宝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