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昌凭借穿越前博览群书留下的记忆,结合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挑选了几条关于控制窑温、调整釉料配比的“建议”,说得深入浅出,既显得高深,又不至于完全超出这个时代的认知。那小太监听得眼睛渐渐发亮。
几番交谈下来,小太监彻底放下了戒心,自称名叫小顺子,在御用监当差,负责部分宫廷用度的采办和验收。为了进一步拉近关系,欧阳菲菲甚至凭借一手精妙的书法,当场为小顺子要呈送给上司的文书润色了一番,那笔字让小顺子看得目瞪口呆,连呼“姑娘真是女中博士”。
取得了初步信任,陈文昌话锋一转,开始旁敲侧击:“听闻紫禁城壮丽非凡,尤以三大殿为最,可惜我等平民,无缘得见。不知这琉璃构件,在宫中何处最为点睛?”
小顺子得了好处,又见这对“兄妹”见识广博,谈吐不俗,便打开了话匣子:“要说最紧要也最难办的,还是奉天殿(太和殿)屋脊上的那些鸱吻和走兽,规制最高,工艺最繁。还有那九龙壁……唉,不过那块儿不归我们监管,是内官监直接负责的,看管得极严。”
“内官监?可是由东厂吴公公兼管的那边?”陈文昌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碧云剑就是被东厂提督吴老二设计夺走的,打听东厂的任何消息都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小顺子压低了声音:“可不是嘛!吴公公如今圣眷正隆,兼着内官监掌印,权势熏天。他手下那些人,可比我们威风多了。”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神秘,“说起来,前两天还听内官监相熟的人抱怨,说吴公公不知从哪儿得了件宝贝,形似古剑,却非金非铁,古怪得很,让他们找个手艺绝佳的老匠人悄悄修补,还严禁外传,折腾得底下人手忙脚乱……”
陈文昌和欧阳菲菲心中剧震!碧云剑!果然在东厂手中,而且似乎……受损了?这消息至关重要。
然而,就在他们试图从小顺子口中套出更多关于那“宝贝”和东厂内部情况时,张一斌和罗子建那边却出了意外。罗子建利用其矫健的身手,试图攀上一处较高的土坡,以便俯瞰整个琉璃厂布局,尤其是观察是否有官方密探的据点。不料,他的现代攀岩技巧和利落身手,虽然成功避开了普通工匠的耳目,却被两个隐藏在暗处、眼神阴鸷的汉子看在了眼里。那两人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尾随上了正准备与陈文昌他们会合的罗子建和张一斌。
与小顺子约定好次日再详细探讨琉璃烧制问题后,陈文昌和欧阳菲菲带着获取到的珍贵信息,心中半是欣喜半是沉重地走向约定的汇合地点——琉璃厂外的一条僻静胡同。
几乎在他们拐进胡同的同时,张一斌和罗子建也从另一头快步走来,脸色凝重。
“有情况。”张一斌言简意赅,“我们可能被盯上了,像是官面上的人,身手不弱。”
话音刚落,胡同的两端入口,不知何时已被四五条身影堵住。这些人并未穿着公服,但步伐沉稳,眼神锐利,腰间鼓鼓囊囊,显然藏着兵器。为首一人,面白无须,目光如冷电般在四人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欧阳菲菲脸上,嘴角扯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几位,面生得很啊。在这琉璃厂转悠了一天,打听宫里的消息,还身怀不俗技艺……”那人的声音尖细,带着一种特有的腔调,听起来格外刺耳,“跟我们走一趟吧,我们督主,对几位很感兴趣。”
“督主?”陈文昌心中一沉。在北京城,能被称之为“督主”,且有如此势力的,除了东厂提督吴老二,还能有谁?
他们千般小心,还是暴露了行踪!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小顺子本身就是诱饵?还是罗子建的攀爬引起了怀疑?亦或是,从一开始,他们踏入北京城,就已经在吴老二的监控之下?
面对东厂番子的围堵,身份已然暴露。是束手就擒,还是拼死一搏?那面白无须的番子头目口中的“督主”,是否就是夺走碧云剑的吴老二?他点名对欧阳菲菲的“兴趣”,又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四人组的皇宫探查计划,在即将触碰到碧云剑线索的边缘,陷入了最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