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观星台上的阴谋》
雨后的紫禁城泛着潮湿的青光。罗子建跪在太和殿前的丹陛石上,膝盖被凹凸不平的龙纹硌得生疼。他偷偷抬眼,瞥见前方工部官员的袍角在风中微微颤动——那人在发抖。
\"琉球匠师罗子建,抬起头来。\"
尖细的嗓音从头顶传来。罗子建深吸一口气,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行了个不伦不类的揖礼。这个动作引得两侧侍卫一阵骚动,有人忍不住嗤笑出声。
\"大胆!面圣当行三跪九叩之礼!\"
一根包铜的廷杖重重杵在他身旁。罗子建后背瞬间渗出冷汗,三个月前穿越到明朝的场景又在脑海中闪现——当时他直接从树上掉进了运送南洋香料的牛车里,被当成琉球来的工匠。靠着现代建筑系学生的知识和一口台湾腔,他竟阴差阳错混进了工部匠籍。
\"罢了。\"一个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声音响起,\"番邦人士,不通礼数情有可原。\"
罗子建这才敢真正抬头。十步外的龙椅上坐着个清瘦男子,一袭明黄常服,眼角已有细纹,却掩不住目光中的锐利。永乐皇帝朱棣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
\"朕听闻你能用'勾股新法'测算楼台倾角?\"
罗子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那不过是他上个月在酒醉后卖弄的现代三角函数。工部侍郎郑大人突然出列:\"陛下明鉴,此子狂言惑众,所谓新法实乃——\"
\"郑卿。\"皇帝轻轻打断,\"观星台昨夜又塌了一角,钦天监说七日后有五星连珠之异象。\"他转向罗子建,\"朕给你三天,若不能修好观星台...\" 话未说完,但廷杖与地面碰撞的闷响已经表明了后果。
退出大殿时,罗子建的里衣已经湿透。郑侍郎擦肩而过,阴鸷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低声道:\"琉球猴子,你可知上一个欺君的匠人是怎么死的?\"
观星台比想象中更残破。罗子建绕着这座十五米高的砖木建筑转了三圈,越看越心惊——这不是自然损坏,而是结构设计缺陷导致的必然坍塌。
\"罗师傅,这是工布原图。\"一个小吏递来卷轴,又压低声音,\"郑大人说若需要什么材料...\"
\"我要杉木二十根,熟铁三百斤,还有糯米浆和石灰。\"罗子建随口说着,眼睛却死死盯着图纸。台基的承重分布明显不合理,而最蹊跷的是,西北角的支柱位置被人为改动了。他手指一颤——改动处的朱批署名正是郑侍郎。
正午的阳光将图纸照得透亮。罗子建突然发现图纸边缘有些奇怪的墨点,他借着调整角度的机会仔细辨认,心跳骤然加速——那些看似随意的墨迹连起来,赫然是北斗七星的形状,而天权星的位置正对应着庐山白鹿洞!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穿越前在白鹿书院密室发现的地图上,也有完全相同的星象标记。更诡异的是,图纸背面用极淡的墨线画着半只鹿角,与他背包里那块白玉碎片的纹路如出一辙。
\"罗师傅!\"一声惊呼打断思绪。两个工匠慌张跑来:\"台顶的斗拱松了,随时可能塌!\"
罗子建抬头,只见最高处的木构件正发出不祥的吱呀声。他抓过图纸细看,突然瞳孔紧缩——按照这个结构,今天正午阳光直射时,热胀冷缩效应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