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人在议论着顾家前些日子揪出朱世杰的事情,言语间对顾廷烨和明兰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长栋默默地听着,心中波澜起伏。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了解到,赋税、天时、匪患、吏治……这些书本上枯燥的概念,原来真切地关系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生计和喜怒哀乐。他也第一次从旁观者的角度,听到对二姐姐和二姐夫如此真挚的赞誉,心中与有荣焉的同时,也更加理解了二姐夫所说的“为民请命”的重量。
在集市上,他看到一个小吏模样的的人,正在向一个卖菜的老妇收取市税,态度颇为蛮横。老妇苦苦哀求,说是今日生意不好,还未开张,请求宽限片刻。那小吏却不依不饶,言语难听。
长栋看得眉头紧皱,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石小五连忙拉住他,低声道:“三少爷,这种事常有,您别冲动。侯爷和夫人已经整顿过本地吏治,这怕是新来的,或是上面来的……”
长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他心中却种下了一颗种子:若将来我为官,断不容麾下胥吏如此欺压百姓!
午间,石小五带他去吃路边的阳春面。面条筋道,汤头鲜美,虽然只是路边小摊,长栋却觉得比以往在府中吃的任何珍馐都要有滋味。他听着周围食客们谈论家长里短、生计奔波,忽然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天下来,长栋走得腿脚酸软,耳朵里仿佛还在嗡嗡作响,但他的眼睛却越来越亮,心中仿佛有无数新的念头在涌动。
晚上回到顾家,他顾不上疲惫,立刻铺开纸笔,按照顾廷烨的要求,将这一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他没有刻意组织辞藻,只是忠实地写下:清晨码头工人的艰辛、市税小吏的刁蛮、老农对收成的忧虑、行商对路途的担忧、还有那碗看似普通却蕴含了无数人辛苦的阳春面……
他写了很多,字迹甚至有些潦草,但笔尖流淌出的,却是从未有过的真实与鲜活。
第二日,他将这篇长达数页的“日记”呈给顾廷烨。顾廷烨仔细看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好。”他赞许道,“虽然文辞不加雕琢,但贵在真实,有热气,有烟火味。这才是文章的根本。你且记住今日的感受。日后下笔做策论时,不要只想着圣贤如何说,更要想想你今日看到的那些百姓,他们需要什么,朝廷的政令对他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此,你的文章方能立得住,方能言之有物,方能打动人心。”
长栋重重地点头,心中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二姐夫让他去的不仅仅是市集,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民生”课。经此一日,他再读圣贤书,感觉已然不同。那些文字不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能与窗外的世界、与无数鲜活的生命联系起来的智慧。
他知道,自己的科举之路,从这一天起,才算是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