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老赵被咬住了(1 / 2)

老赵呢?

他没跟着回山里,快腿带人打扫战场时,他就收拾了十来个手榴弹,拿麻袋装了,遛遛达达往了北,七九弹五五分成,放二连那边,不怕高一刀不认账。

九班还没回去呢,不知道自己这么七搅八搅的后面还有没有得打了。

已经搅了胡义那啥苏青了,这回周医生的事情他说什么都不想掺和了,再给搅了…也没立场不是?人家两人自愿的……至于张翻译官绿不绿……自己人,顶多下回见着提醒一下。

赵保胜把麻袋用绳子绑了背好,慢悠悠背着手,在乡村农田之间慢慢走,夜里跑得挺狠,这会儿不着急,白天九班还得关注鬼子是不是要大搜查,不会有行动。

现在他很满意,九班战斗力已经成型,只要多磨合,将来只高不低。

和煦的春风吹得人懒洋洋的。

这么久一直在忙,他好久都没这么松弛了,他需要想一想,接下来干些什么。

封锁线,阻止不了,但第一个口子已经打开,回去和高一刀商量商量,以后怎么利用起来。

平原地带村庄里的狗……包括鬼子的狗,对八路军的活动影响怎么消除?

县城出来的电线杆,是不是通往各个据点的电话线,还得查看,是不是能在这个上面做文章……

山里的梯田和边角种植一直在搞,听说头茬土豆已经种下去了,堆肥好像经过几次试错,现在也有模有样了。

独立团才刚刚壮大,经过这次鬼子折腾,兵力又减少了,老兵折损甚至超过新兵,严格来讲,战斗力是下降的,这个他没什么好主意,只能一步步来。

九班……暂时也没需要加强的,第二挺机枪他想过,弹药消耗大,负重大,骡子也不是万能的。

二连打炮楼九班拿回来的掷弹筒他研究过,这东西没有简便快捷的掌握方式,全靠经验,弹药不多,估计还没练熟就没弹药了,鸡肋。

倒是掷弹筒定角45°这事,他在琢磨做支架,哪怕是木头支架,也比肉身经验要更容易快速上手,问题是后世随处可见的水平泡,这个时代想获得也不容易。

地雷的获得…暂时只能考虑手榴弹,但延时引信得改成瞬发引信,这个他有些不敢动手,毕竟不是专业人员。

胡义说团里得了试制的手榴弹,不知道效果,颗粒化有没有做好也不清楚,还是不敢拆。

想到这儿,他赵保胜和九班的牵绊越来越深,昨晚小红缨喊他的那声,惊喜里带着欢快,他也很高兴,只是这高兴背后,也有担心,是不是牵扯得过多了?

九班之所以成为九班,有它特殊的原因,特殊的经历,他参与得太多,改变得太多,将来还是那个将来吗?

甚至九班和高一刀的关系变得和谐,缺少了那种咬着牙的竞争,会不会对九班产生什么影响?

完蛋了,松弛下来老赵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

胡义见到了老赵说的周医生。

老赵自以为的不会改变什么,在胡义这儿却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胡义对眼前这个女人,只有尊重,医生的嘛,再漂亮也是医生,外科医生诶!哪个军人敢对医生有不敬?

老李简单介绍一下,就拉老张和胡义商量行动路线。

老张对县城周边非常熟悉,和胡义也因为搞汉奸的事合作愉快,他提出来,除了伤员,其他人找个驴车更妥当,直接大摇大摆坐车向山里靠近,却被胡义否定。

原因很简单,不可控。

即便送货小组几个人都有靠关系搞来的良民证,但不是梅县发的,外地来的,碰上便衣队,那就是送上嘴的肉,万一发生冲突纠缠,拔枪还是不拔?没有武装护卫,随时随地都可能要遭。

良民证这东西,你说有用吧,确实有时候是个好掩护,但这东西是地方上发的,换到外地,鬼子汉奸也认,但一旦怀疑,也就是个废纸。

梅县接壤太行山,你外地人来干嘛?想偷偷进山?

老张点头同意,他想简单了,老李皱眉,还是得偷偷摸摸走,胡义笑,这问题是老赵发现的,老赵的脑子一天到晚全在琢磨这种鸡零狗碎的东西。

周医生在检查伤员是否发烧,听到几个人说老赵,抬头看一眼,那个老赵怎么没跟着回来?换了个穿八路军服的年轻人,沉稳倒是沉稳,可不如老赵让人觉得心安。

自北方辗转到梅县,路上她都强装镇定,到新乡时出了岔子,她慌得一批,老李带人护着她跑,直到遇到老赵,带大家到了这么个角落里的隐蔽处,她才稍稍安定。

老赵的急救包里竟然有手术刀,这是她没想到过的,还提到缝合,差点让她觉得对方是同行,可惜不是。

伤员情况稳定,暂时没有发烧,其实今晚转移是最好的,万一明天发烧,还要转移,连热水都弄不到,想了想,她还是和老李说了。

老李头疼,胡义皱眉,问:“老赵没给你药?”

“什么药?”周医生奇怪,老赵什么都没交代,就给了个简易急救包。

他们在金陵鬼子医院弄到的保险箱,打开之后除了相机胶卷,里面还有两个小纸盒,里面是两个铁盒总共十二个纸包,英文的,当时都没注意,老赵后来告诉胡义,那个是洋人的止血药。

磺胺止血粉,马嘎国大兵往伤口上撒的那玩意儿,老赵手机搜过了,那玩意儿其实后来被证实没用,鬼子还当宝贝一样收在保险箱里……他也不好告诉胡义那东西没用。

胡义只当是宝贝,九班每个人都发一个纸包,拿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必须和命一样保存好,老赵也有,被他随手不知道放哪儿去了,用这个还不如用酒精好好洗伤口呢。

周医生看着胡义掏出他的油纸包,打开,磺胺止血粉,八路军竟然有这个!

老李惊奇,问胡义,胡义大概讲述这东西的由来,还解释老赵本来在县城执行任务,是便衣,药没带在身上。

这东西数量就那几包,不可能重复获取,老李也就熄了心思,老兵嘛,有保命的伤药,留着救自己的命,没法说,顶多批评一下觉悟不高……人家参加队伍前获得的东西,那是私人物品。

当下用了药粉,重新包扎,老李准备按胡义的路径,先安排下山。

没有担架,就轮流背伤员,隐蔽点暂时不管了,老张他们以后有空再来处理。

附近本来藏了两辆自行车,老赵准备紧急撤离时用的,被胡义找到另一辆……老李已经麻木了……

老李带伤员,胡义带周医生,其他人跟着老张小刘一起步行。

凌晨两点多,全部转移到三岔口,和九班汇合。

自行车交给老张,他们负责收尾,结果两人推着走,一问,都不会骑车……老赵咋想的?就没问问老张他们会不会骑车?!

九班早就收拾好,只是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安排,反正白天睡足了。

倒是杨干事累了一天,坐下就睡,打呼噜被小红缨踢醒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