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胜路上买了些包子,午饭没吃饱,还给等在牛马市的两个同志带了些,怕他们也是饿着出城的。
用的伪币买的,不是假钞,是华北伪ZF发行的钞票,和法币的兑换……诶呀,记不住,一天一个价,老百姓不爱用,但又不得不收,听说以后啊法币就不准用了。
赵保胜也不是圣人,他改变不了这个,那就随大流,该用就用,估摸着根据地的‘边币’发行了会好很多,毕竟边币和粮食挂钩,币值稳定。
法币这会儿还算好,没低到离谱,等日伪开始琢磨伪造法币,那会儿才惨,再后来,果府印法币恨不得印得比冥票还多,造假的都不划算了。
边币倒是因为根据地粮食稳定,更坚挺。
现如今,银元已经算是稀罕物了,梅县市面上难得一见,所以赵保胜一心想把张翻译官答应的那些大洋挣过来。
他转悠半天,找到窝在牛马市最北边路边啃干饼子的两个负责配合他的同志,想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可能在城南搞些乱子出来。
商量之后才发现,很麻烦,动枪动手榴弹,吸引来的会是鬼子和伪军,那便衣队呢?有人提出来,弄点传单什么的撒一圈……短时间哪里去弄传单哦!
要么贴个安民告示,说要袭击县城……和打枪一个道理,鬼子和伪军会来,便衣队未必敢来,即便来,也是跟着鬼子来。
这帮狗东西,鼻子灵得很,有危险绝不会往上凑,特别是经历过青山村的事,损失那么多人,一个活口没剩,就是因为抢功心切才损失的。
还有,这帮狗东西,明明损失了那么多人,鬼子钞票一挥,又能聚起一拨人,这不,现在比之前还多。
哪怕鬼子不发薪水,也有人去,奉旨扰民,豪取强夺,有一身皮,还是鬼子给的皮,那不是横着走?
这牛马市上就有这样的,谁来交易,都得在税外再给一些茶水钱……所以现在牛马市等揽活儿的人多,牛马倒没几头等着交易。
正愁着,赵保胜忽然听到一句“牛马市又没卖包子的,咱到这儿来等什么呢?直接进城不好吗?”
诶呀,昨晚没睡好,都幻听了!赵保胜拍拍自己的脑门,却发现对面的交通员小刘张大了嘴巴…满鼻子牛粪味儿还不够?张大嘴吧再多吸一口?
旁边的联络员也张大嘴巴…赵保胜猛地回头……
大路边,一个黑黝黝的汉子,眯缝着眼,正在朝城门口张望,一个花衣裳小丫头,撅着两个羊角辫,低头蹭鞋底踩到的马粪……
哎呀!不单幻听,咋还幻视了呢?赵保胜揉揉眼睛,一个声音传过来:“老赵!你不是说不能揉眼睛的吗?”
赵保胜蹲得时间长了,站起来腿有些发麻,眼睛都有些花,仿佛看到有人问:“你是来拉屎的吧?”咋还幻想了?
……………………
赵保胜买的包子还没顾得上吃,就归了小红缨,她也只舍得吃一个,还得在城外等着执行任务,留着去馋罗富贵多好玩啊?
胡义和他们蹲到一起,小红缨去更远处树荫底下吃包子。
“事情解决了?这么快?!”
“嗯,算解决了,又有些新变化。”
“唉,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
“赶上啥?”赵保胜在解裤腿,就说咋会腿麻呢,手榴弹还在裤子里荡着呢。
“没啥,老赵不是我说你……你还真是个爷们儿!”
“啊,我一直都是爷们儿。”
“……咋弄的?”
“啥咋弄的?不是,你们怎么来了?”
“任务,九班有任务……”
“说啊,啥任务?”
交通员两个很识趣,拿着水壶去小红缨那边了,毕竟不是九班的人,万一任务重要,万不能是从他们嘴里漏出去的。
“配合师里的任务,在城北接货。”
又是接货…张翻译官的货…侦缉队森田的货……咋都碰到一起了?赵保胜咂摸一下嘴,森田的货不管,张翻译官的货和师里的货,都好像在城北走……
“接头是什么时候?”
“后天傍晚。”
时间也相同?
“那你们出来这么早干嘛?”
胡义瞥他一眼,看向小红缨,哦,知道了,赵保胜觉得是小红缨馋包子了。
赵保胜就把眼前的事情和胡义说了,吸引便衣队去南边,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城北走货有利……对啊,对师里的货的通行和交接,也有利!
现在又回到原点:怎么才能把便衣队都吸引到南边去。
小红缨吃完包子,几个人又聚到一起,商量这个事,算是一个临时组织的多部门参与的诸葛亮会。
有人提出来,还是贴布告,宣传抗日就行,不要说打县城之类的东西,免得吓唬住了便衣队。
赵保胜点头,这个倒是可行,等下去买纸笔…谁来写?
小红缨托着下巴发呆,忽然蹦出来一句:“干嘛要把他们吸引到城南?他们老窝在哪儿?抄他们窝去!连那个什么侦缉队的,一块儿剿了!”
这话很对胡义胃口,老赵他们想的贴个什么酸唧唧的布告什么的,那不麻烦吗?
混在县城的三个人面面相觑:疯了吧?
侦缉队和县城警局一个院子,便衣队在鬼子宪兵队里面的一个单独朝外开门的小小偏院……这和攻打县城差不多了吧?
说出来,胡义也愣了,交通员小刘还补充:“平时他们的地方都没几个人的,都在外面晃,又不用点卯的。”
意思很明显,就算进县城攻打这两处,也打不到什么人。
远处牛马市角落一阵争吵,赵保胜一抬下巴:“喏,那两个也是便衣队的,和蚂蚱一样,到处蹦,哪儿有屎往哪儿蹦。”
小红缨捂嘴笑:“奔着屎去的那是屎壳郎!”
胡义问:“你那个什么翻译官的货,也走城北?”
赵保胜点头。
“你看啊,便衣队要盯这批货,肯定知道大概方向,或者到处放眼,盯着货的来路,对吧?”
几个人都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