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档案(2 / 2)

“为了吃饱饭,为了打鬼子…老赵说,咱为了老百姓不再饿死人,先把小鬼子杀光,再把常光头赶跑,咱穷人就都能吃饱饭了……”

胡义在门外都听得抠脚。

苏青却点头,朴素的革命意愿,很好……可这里面掺了个奇怪的东西……赵保胜,怎么哪儿都有他啊?

罗富贵拿着之前赵保胜给他的军帽,出门,苏青在他身后说:“既然当了八路军,山匪那些坏毛病就得都改了!”

“知道,知道!”罗富贵站在门口转身鞠躬,屁股都拱出了门口,胡义觉得得好好教教他敬礼……

罗富贵出来了,该自己了吧?胡义想直接进去,又怕苏青发火,在门口的踟蹰不前,小红缨看得差点笑出声。

苏青在誊写罗富贵的档案,她深知档案的重要性。

她在接下上级让她传递的名单的时候,上级曾和她讲过,同在沪市的另一位同志的事,为了保全中央档案,付出了生命。

赵保胜如果听到,肯定会惊呼,那个‘故事’他看过!

(中央“一号机密”和陈为人烈士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

能让同志用生命守护的东西,她也会用生命守护。

此刻她书写的,是一名八路军战士的档案,也是一份证明,证明了这个人参加了八路军,参与或即将参与抵抗日寇的侵略。

这在将来,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或许还有后续,或许这个名字在历史中就只有这么一笔。

必须慎重对待。

吹干墨迹,苏青小心翼翼收进文件夹,呼一口气,喊一声:“胡义!”

胡义在门口等得心焦,又不敢去打扰,没有团团转,但小红缨瞧着快失火那种。

听到苏青喊他,胡义整了整衣服,正了正军帽,站到门口室内可以看见的位置,喊一声:“到!”

苏青没有说话,比了个手势让胡义进来,坐到她对面。

室内光线并不亮,胡义从亮处往里走,他的脸苏青看不清,直到胡义坐下,苏青才真正看清。

说实话,苏青一直看不起这个逃兵,一路上都没正脸瞧过。

他的那些小心思,包括偷瞧自己的眼神,傻乎乎露出的‘尬笑’,和当年上学时那些男同学没有什么区别。

刚进根据地,背靠背审查的时候,苏青对胡义的定义就是“果党军队逃兵”六个字。

面前这个男人,面无表情,双手扶膝,端正坐好,门口的光透过来,照着他的侧脸,似乎他比之前更瘦了一些,显得更加刚毅。

那双眼睛,虽然细长且有些眯,却似乎随时能射出噬人的凶光,实在算不上标志。

身上的八路军灰色制服,洗得干干净净,比起第一次在松江城外遇到时,完全不一样,一点难闻的气味都没有。

那时候的自己,被这个男人强力压住,绝望挣扎中,刺鼻的汗臭油臭,以及血腥味和湿毛巾捂臭的混合气味,逼得人无法呼吸。

苏青打断自己的回想,回归正事。

“姓名?”依旧冰冷的声音。

“胡义。”

“年龄?”

“民国三年生人。”(1914)

“我问年龄。”

“呃……二十四…五…虚岁二十五。”

“我问什么你答什么。”

“哎。”

“家里还有什么人?”

“父母早亡,没有亲人了。”

“你有从匪经历?”

“小时候为了活命,跟着村里人,跟着胡子…呃,土匪吃饭。”

“什么时候进的东北军?”

“民国十七年,土匪被剿,逃出来了,做了东北军长官马弁(bian,马弁,旧军官护兵)”

“你进过讲武堂?学的什么科?”

“民国十九年,长官推荐,十一期乙级,肄业。”

……

苏青问得很细,她手边有丁政委给的一份东西,来源不清楚,但里面有胡义在东北军的详细履历。

胡义一开始还有些紧张,苏青冰冷的声音对他来说,如同天籁,但问的问题,却又把他带回那些他不愿回想的过去。

东北山林的冰天雪地,饥寒折磨,让当时小小的胡义对这个世界不抱希望,即便跟了东北军,也没有过什么好日子,倾轧,蝇营狗苟,以及九一八的血色。

败退关内,他被派回原部队,他的长官,已经死于东北,然后就是并入六十七军,在关内颠沛流离,长城抗战,西北剿匪,华北抗战,疲于奔命,麻木地活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东北军六十七军历史,本站也有以六十七军为蓝本的小说)

院子里,贴在窗下的小红缨,没想到狐狸竟然经历过那么多。

苏青有些不知道怎么下笔,眼前这个男人,经历复杂,参加过华北对日的历次大战,也参加过围剿边区,现在又投身八路军。

要说他‘三姓家奴’都说得通,但苏青还是想起来赵保胜的话:他在变,要多帮助他。

简略写下胡义的履历,苏青有些疑惑,自己怎么会听赵保胜那个背景不明的家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