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咱不也是祖宗一级的吗?连灯塔国在朝鲜都吃过咱的亏……灯塔国大兵好像用铁丝网和地雷来防夜袭的吧?地雷炸了就疯狂开火……
“团里有地雷吗?”赵保胜问。
摇头。
“你想在山谷埋雷?”高一刀撇嘴,“山谷里有老百姓通过的,炸了咋办?”
“夜里哪个好人进山谷?”赵保胜抬杠。
“鞭炮行不行?”二连有人问。
“咋点?”立刻有人反驳。
赵保胜眼睛一亮:“火柴头和火柴皮可以做发火装置,我那烟雾弹就是这么搞的发火。”
“你那东西保险不?咋设置?夜里下霜会不会潮掉?”
“拉绳,一头固定,一头栓拉火,长征路上有人拿手榴弹设过雷。”又有人提。
“那不如直接放个手榴弹。”
“不,这个是示警用的,手榴弹还是会伤老百姓。”
“怕潮可以做个油纸袋,把鞭炮和拉火都包进去,只留绳子出口。”
果然不愧叫‘诸葛亮会’,一旦开了头,大家讨论起来,主意就越来越像样。
连小红缨都掺和进来:“山谷一百多米二百米宽,拉那么长的绳,能扯得动拉火吗?”
又沉默。
“堆石头!堆石头堵住,只开小口,”赵保胜突发奇想,“还可以多堆,把路给留弯的,两个人并排走行,人多了就得排队!”
“这样还能降低敌人行军速度!”
“要不要挖坑?”
“陷阱?这路咱们也得走呢,必须能撤掉。”
“不能撤,如果咱能撤掉,鬼子也肯定能搬得动,唔,还得防敌人爬过来,不能太矮。”
赵保胜觉得自己的主意可能挖了个大坑,这几天别想消停了。
高一刀很满意,难题,也要看什么样的难题,这咱们不就能解了?嗯,九班这几个烂怂也是可以的嘛。
散会,各自分头去准备。
赵保胜这才知道,无名村的村民就有自己做鞭炮的,只是附近土硝难寻,村里牲口少,全靠各家各户的茅厕收集……
要了纸捻儿的样品,赵保胜开始研究怎么把火柴发火装置和纸捻儿联系起来。
不算难,用木头削一个固定装置,钉在地上,固定拉火和纸捻儿,在院子里试了两次,都成功了。
油纸袋也很简单,不是要长期使用,哪怕每天都换,也用不了几个。
村民们也被通知到了,鬼子可能要进山扫荡,要求准备好转移。
对于没有见过,只听说过鬼子的村民,解释劝说工作反而比较难,赵保胜给快上火的高一刀出主意,开故事会,让见过鬼子受过鬼子害的人,给村民们讲讲他们见过的鬼子。
这个事,既然赵保胜提了,高一刀就索性交给赵保胜。
老赵恨不得打自己两下:得意忘形,忘了低调,领导喜欢把事情交给能干的人,越能干,手里事越多……
下晚大伙儿顶着粥碗,去操场听‘说书’,那个又高又壮的赵先生,就是那个以前来村里剃头的那个,要讲日本子的事儿。
故事会很成功。
赵保胜倒是一点不怯场,给工人开会开惯了,夜里操场没灯,就几个火把,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倒是有点惊悚。
散场之后,村民们讨论最多的是,日本鬼子真不是东西,赵先生那么好的人,好好的生意做着,让鬼子祸害得家破人亡,房子生意都毁了。
对于鬼子在黄浦江边砍老百姓的手,以及金陵那么大的城给杀几十万人,离山里百姓的认知太远,将信将疑。
倒是梅县几个村子被杀人烧房子,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甚至晋省那边鬼子作恶的事儿,也有人知道。
哦,这里其实属于晋豫交界,村民自己都说不清自己是豫省人还是晋省人,只不过只有豫省梅县的来收粮税,豫省过来方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