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终于等到你(2 / 2)

农村,是粮食和人力的富集地,这些自治组织直接控制了最重要的两样,待价而沽。

直到红党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立,有武装力量的保障,重新开展税收,才有所改善。

又因为税收“合理负担”按土地大小收税,公平合理,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才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为之后的“爆兵”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期“减租减息”运动废除苛捐杂税,发动群众,终于开始爆兵,解放战争在土改后,更是民心所向,咱们暂且不表。

这是很多爽文神剧根本没有提及的事情。

现在呢?啥也没有,没有建立基层政权,部队给养辎重全靠自带,或者花钱买。

南太行山里,就有这么一支八路军队伍,默默穿行在山林之中。

部队已经和日军脱离接触,连日征战的疲累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员装备的损失,让部队失去了完整编制,出发时千余人的团级战斗部队,现在缩编后只剩三个还算完整的连。

按照命令,他们整个师都将分散在南太行及周边地区,建立根据地。

这支被称为独立团的部队,也将驻扎于深山之中,舔舐伤口,恢复力量。

日军南侵,果军收缩,果府除确保县城以外,广大农村已经形成权力真空,但在山里,土地有限,没有大地主,因此八路军还有很大生存空间。

眼前的村子很小,没有名字,只有百十来户人家,依靠周边山谷中有限的土地生存,连个像样的地主都没,想吃大户都没得吃。

独立团进驻这里没有受到阻拦,但也没有欢迎,团部所在地的院子,还是租的村民的,部队住宿暂时露天,村边山坡上,战士们已经在垒石平整,准备新建一些宿舍。

建立根据地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相当于重新建立基层ZF组织。

随队的工作组已经开始工作,他们的任务很重,要在短时间内建立根据地的基础,之后还要将周边村子纳入根据地的管理。

唯一的问题,在于日军还没占领县城,这里暂时还属于果府统治区域,为避免冲突,还不能大张旗鼓地搞。

部分豫籍战士,换便装,开始深入周边地区,进行摸排,熟悉地形地貌,风土民情,远的,已经接近县城。

………………

离农历新年还有一个多月,因为战争影响,已经滞后了的秋粮秋税和杂税,县府又开始催促,哪怕已经交了的,还有额外增加的抗日捐。

县城周边乡村,迫于保安团的威慑,不得不捏着鼻子交,但远离县城的地区,已经有磨磨蹭蹭的意思了。

理由嘛,无非是有‘匪患’,秋粮不敢上路,县城又没有足够的保安团,县府的人也不敢下乡,统治力度进一步削弱。

即便如此,城门口依然有运粮进城的大车进出。

毕竟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农历新年,再打仗,年还是要过的,手里光有粮没钱不行,还得到县城卖一些粮食的。

赵保胜也因此生意兴隆。

通过和客人的聊天,他已经大概摸清楚了县城所管辖的地方,唯独山里进城来的人比较少,依然没能打听到八路军的具体消息。

不过这也不奇怪,山里村庄分散,有些偏远地方,连卖货郎都很少去。

果府没有高效的基层统治,这么多年都没完成户籍整理,没有身份证,所以城外农村人和山里人进城根本没法检查身份,只收城门税,现在顶多搜个身,防匪嘛。

连之后的日伪还知道发个‘良民证’呢!

晌午,赵保胜躲在城墙根儿

一些进城的农民也蹲在城墙根儿下,喝水吃干粮。

各处来的人聚在一起闲聊,聊收成,聊战争,聊苛捐杂税,聊城里娘们,赵保胜就竖着耳朵听。

走南闯北多年,赵保胜除了南方一些地方的方言不太会,大部分中国方言都能听懂,说两句也成,县城待了那么久,河南话自然不在话下,听这些庄稼汉聊女人,也忍不住觉得好笑。

吵嚷声和哄笑声中,他听到了一句川音:“西药不好买啊…药铺里压根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