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谁的功劳?(1 / 2)

凯旋之师,回到咸阳。

那一日,整个国都都沸腾了。

咸阳的主道被人潮挤得水泄不通。

当那面在北境的寒风与血火中依旧招展的黑色秦字大纛,出现在长街尽头时。

那压抑了数月的恐惧与担忧,瞬间化为山呼海啸般的狂热欢呼!

“回来了!我们的英雄回来了!”

“万胜!大秦万胜!陛下万岁!”

百姓们挥舞着手臂,将最炙热的敬意献给那些浴血归来的将士。

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并辔而行的李源与蒙恬。

蒙恬一身重甲,面容肃穆,但那双虎目之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而他身旁的李源,依旧穿着那一身简单的青色长衫,与周围铁血肃杀的气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的脸上没有半分居功自傲,只有一片云淡风轻。

可咸阳的百姓却用最热烈的欢呼,给予了这位年轻的少府令等同于凯旋将军的最高荣耀。

“李令君!是李令君!”

“我听说了!北境大捷,全靠李令君造出的神仙堡垒!”

“何止啊!我二舅的远房亲戚就在军中,说那些铁牛车也是李令君造的!能自己跑!一日千里!”

百姓的议论声,将李源彻底神化。

李斯站在丞相府的角楼之上,隔着遥远的人潮,冷冷看着这一幕。

他听着那一声声传入耳中,对李源近乎神明般的赞颂,那张向来波澜不惊的脸上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

他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李源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个近乎恐怖的地步。

他那只藏在宽大袖袍中的手,不由自主的死死攥紧。

……

当晚。

咸阳宫,麒麟殿。

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一场规模空前盛大的庆功朝会正在此处举行。

始皇帝嬴政高坐于九龙御座之上。

他身穿最隆重的十二章纹黑龙帝袍,头戴十二旒冠冕,那张刚毅的脸上意气风发,难掩狂喜!

他那双深邃的鹰目扫过殿下文武百官,扫过那些浴血归来的有功将士,最终落在了队伍最前方的蒙恬身上。

“上将军蒙恬!”

嬴政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

“上前听封!”

一身重甲,气势沉凝如山的蒙恬大步出列。

他对着嬴政行了一个标准无比的军礼。

“臣,蒙恬,叩见陛下!”

“平身!”

嬴政一抬手,脸上的笑意更浓。

“蒙卿!你为我大秦立下不世之功!于北境,以雷霆万钧之势,歼敌十万,扬我大秦国威!”

“朕心,甚慰!”

“此番大胜,你为前线总帅,居功至伟!”

“朕意,赐你彻侯之位!赏金万两,良田千亩!你,可有异议?”

彻侯!

这是大秦二十等军功爵位中最高的两级!非有天大的功劳,绝不可得!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随即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恭贺之声!

“陛下圣明!”

“上将军威武!”

然而,在这片热烈的庆贺声中,蒙恬的脸上却没有半分喜悦。

他再次对着嬴政深深一揖。

他那洪亮的声音清晰的响彻在麒麟殿的每一个角落。

“启奏陛下!”

“臣,愧不敢当!”

满朝的喧嚣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蒙恬。

就连龙椅之上的嬴政也微微一愣。

只见蒙恬直起身,他的目光没有看向任何人,而是郑重无比的转向了他身旁的,那个从始至终都保持沉默的年轻人。

李源。

“陛下。”

蒙恬的声音变得无比肃穆,也无比真诚。

“北境此役,能以微末伤亡,换来旷世大捷。其功,不在于臣的指挥,更不在于将士的悍勇。”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如同千钧重锤,狠狠敲在所有人的心上!

“此战的首功,当属少府令,李源!”

“当属他所率领的天工院,与他所执掌的少府!”

“若无李令君发明的‘棱堡’体系,我三十万北境军,早已在匈奴铁蹄之下化为枯骨!”

“若无他所设计的‘指挥网络’,臣也绝无可能将那二十万大军玩弄于股掌之上!”

“若无少府与天工院日以继夜,以神鬼莫测之能铸就那钢铁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