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烧钱的速度(1 / 2)

夜,深了。

骊山脚下的工地,却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巨大的探照灯(由李源设计的简易反光镜和多组油灯构成)将整个工地照得如同白昼,数千名工匠轮番上阵,昼夜不息地劳作着。

高炉的地基已经挖好,用巨石和糯米汁混合三合土浇筑,坚固得宛如磐石。

炉基之上,用红砖砌成的炉缸和炉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圈圈地向上生长。

而在工地不远处的十几座新建砖窑,更是火光冲天,将半边夜空都映得通红。

公输石带着一群最得力的老窑匠,正守在那里,聚精会神地控制着火候,烧制着高炉内衬所需的核心材料——耐火砖。

每一块耐火砖出窑,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尺寸、硬度、耐火性,稍有不符,便立刻作废。

这种不计成本的严苛要求,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但也带来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后果。

烧钱。

如同烧水一般的烧钱。

天工院,主账房内。

一盏孤灯下,赵月那张清冷的脸庞,此刻写满了凝重与忧虑。

她面前的案几上,堆着一卷又一卷的竹简账目。

每一卷竹简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笔笔惊心动魄的开销。

“……九月十五,购上等青石三千方,耗金二十。”

“……九月十七,购精炼糯米一千石,用以浇筑地基,耗金十五。”

“……九月十九,招募力夫八百人,预支一月工钱,耗金二十五。”

“……九月二十三,购高岭土、石英石、铝矾土等制砖原料五百车,耗金七十……”

支出的数字,像一条贪婪的巨蟒,疯狂地吞噬着账面上的黄金储备。

赵月纤细的手指,捏着一枚算筹,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已经反复核算过三遍了。

结果,依旧是那个让她心惊肉跳的数字。

“吱呀——”

房门被推开,李源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走了进来。

“忙到现在还没休息?”

他将肉汤放在赵月面前,目光扫过那堆积如山的账册,心中已然有数。

“怎么,账目出问题了?”

赵月抬起头,清冷的眸子里带着一丝血丝,她摇了摇头,声音有些干涩。

“账目没有问题。”

她顿了顿,拿起最上面的一卷账册,递给李源,声音压得极低。

“有问题的是……我们的钱。”

“大人,您看。”

“卫鞅先生投资的一千金,从高炉项目正式动工到今天,不过短短半个月。”

“现在……”

赵月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那个残酷的现实。

“已经只剩下……不到三成了。”

“尤其是耐火砖的烧制,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公输老先生为了达到您图纸上的要求,反复试验,废弃的砖料堆积如山。每一窑烧制七天七夜,所耗费的薪柴,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最多,再过十天。”

“我们……就要断炊了。”

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窗外的喧嚣,和窑炉燃烧的噼啪声,遥遥传来,显得格外刺耳。

李源接过账册,看着上面那一笔笔触目惊心的支出,眉头也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终究还是低估了。

低估了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进行一次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成本。

在现代,修一座高炉,有标准化的耐火材料,有工程机械,有高效的物流运输。

可在这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每一块耐-火-砖,都需要公输石他们像炼丹一样,小心翼翼地烧制。

每一方土石,都需要工匠们用肩膀,一步步地扛上工地。

这其中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时间成本,被放大了何止十倍!

一千金。

这个在旁人眼中足以买下半个咸阳城的巨款,在“工业化”这台恐怖的吞金巨兽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