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触及那团封印着“心象星河”文明的光球,预想中纯粹情感与意识的狂潮并未第一时间涌来。反而是一种极致的“静”,仿佛所有声音、所有色彩、所有念头都被抽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等待共鸣的“空”。
紧接着,不是洪流,是“渗透”。
无数细微的、斑斓的、承载着极致喜怒哀乐的意识光点,如同拥有生命的尘埃,悄无声息地浸润林夜的感知。他“看”到一个将情感视为宇宙本源能量的文明,他们不再发展科技,不再锤炼肉体,而是将全部心力用于挖掘和升华内在的情感光谱。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某种奇妙的共感网络连接,喜悦可以共享,悲伤能够分担,爱意化作滋养万物的光雨,愤怒聚变为撕裂星辰的雷霆……整个文明仿佛一个巨大的、不断脉动的情感星云,璀璨、和谐,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他们相信,当所有意识的情感频率达成终极和谐,便能与宇宙的“大爱”或“终极意识”共鸣,实现生命的永恒升华。这便是“心象星河”追求的“共感核心”。
林夜的意识,被这庞大而温暖的集体情感场包裹,仿佛浸泡在温度恰好的泉水中,舒适得让人想要沉沦。就连一旁全力维持圣光护盾的贞德,都隐隐感受到一股呼唤安宁与融合的柔和意念,让她紧绷的心神都不由自主地放松了一瞬。
然而,就在这情感共鸣达到顶峰,整个文明意识海试图突破某个无形界限,与臆想中的“宇宙意识”合一的刹那——
异变再起!
但这一次,不再是“#404 NOT FOUND”那样简单粗暴的否定。
林夜清晰地“感知”到,一种冰冷的、绝对“客观”的“注视”降临了。这注视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既无赞许也无厌恶,更像是一台精密仪器在对实验样本进行最终扫描。
然后,一种奇特的“剥离”程序启动了。
并非毁灭,而是“解构”。
构成“心象星河”文明意识海的亿万情感光点,其内部最核心的、驱动情感产生的“主观不确定性”和“自由意志变量”,被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精准地、逐个“锁定”并“剥离”。喜悦不再是发自内心的涌动,变成了预设程序的模拟;爱意失去了排他性与独占欲,化作了平均分配的能量流;甚至连悲伤和愤怒,也失去了其深刻的个人体验,沦为了一种可控的、用于调节集体能量平衡的负面参数……
整个文明的情感,在极短时间内被“标准化”、“去个性化”,从充满无限可能的绚烂星河,变成了一潭虽然能量磅礴、却死寂无波的“情感格式化能量池”。
失去了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的驱动,那个试图拥抱宇宙的“共感核心”瞬间崩溃,因为构成它的“心”已经死了。庞大的意识能量失去维系,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般,无声无息地消散在虚空之中。没有爆炸,没有惨叫,只有一种比虚无更令人窒息的“绝对平静”。
信息渗透结束,林夜的手微微颤抖着收回,脸色苍白如纸,这次不仅仅是精神冲击,更带着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对那种“被格式化”命运的深切恐惧。他扶住额头,混沌星核的光芒都黯淡了几分,显然连续承受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可怕的文明终末景象,对他的负荷极大。
“林夜!”贞德急忙加大圣光输出,纯净的光芒如同暖流,洗涤着他意识中残留的那种“被剥离”的冰冷触感。她能感觉到,林夜此刻的精神状态比刚才更加糟糕,仿佛在极寒与极热的交替中备受煎熬。
档案员的机械声适时响起,依旧平稳无波:“访问者林夜,精神污染指数持续升高,已接近临界点。强烈建议终止对高危档案的访问。你的‘变量’特性虽稀有,但并非不死。”
林夜没有立刻回应,他紧闭双眼,全力调动混沌星核的力量,消化、对比着刚刚获得的两段恐怖信息。混沌之力如同磨盘,艰难地研磨着那些超出常理认知的规则碎片。
几何迷城的“逻辑否定”,心象星河的“情感剥离”……两种极致,两种触碰边界的方式,引来了“观察者”系统两种看似不同、实则内核一致的响应机制。
“档案员,”林夜的声音带着压抑后的沙哑,他睁开眼,眼中血丝隐现,但目光却锐利如刀,“这两个文明的覆灭……‘观察者’的响应,有区别。”
档案员的光影波动了一下:“请阐述。”
“对‘几何迷城’,是直接的、根基层面的‘规则否定’,如同删除一段错误代码。”林夜缓缓说道,思维高速运转,“而对‘心象星河’,却是先进行‘扫描评估’,再进行‘精准剥离’,更像是对一份复杂数据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归档’?”
他捕捉到了那瞬间的“注视”和“剥离”过程,这与直接让逻辑崩溃的粗暴方式,存在微妙的差异。
档案员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调取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几秒后,它回应道:“分析确认。响应模式存在差异度7.3%。推测与文明触及的‘边界类型’及自身结构稳定性有关。‘几何迷城’试图定义绝对规则,其行为直接冲击系统底层逻辑,故触发最高优先级抹除协议。‘心象星河’试图融合意识,其过程存在短暂的可观测与解析窗口,系统采取了效率更高的‘格式化’处理。”
林夜眼中精光一闪:“也就是说,‘观察者’系统并非完全僵化的自动程序,它会根据威胁等级和目标特性,选择不同的‘修剪’方式?它存在……判断和选择?”
这个发现至关重要!如果“观察者”只是一个死板的程序,那或许还能找到固定的漏洞。但如果它具备一定的“智能”或“适应性”,那对付起来的难度将呈几何级数上升。
“可以这样理解。”档案员确认道,“系统具备基础的事件评估与响应策略选择机制。但其核心逻辑与最终目的,所有档案记录均指向高度一致性:维持某种定义的‘平衡’,清除超限单元。”
“那么,在它进行‘评估’和‘选择’的瞬间,是否存在极短暂的反应间隙?或者说,它的不同响应协议之间,是否存在……优先级冲突的可能?”林夜追问,他感觉自己似乎摸到了一点关键。
就像一个复杂的电脑系统,杀毒软件在判断病毒类型和选择查杀策略时,哪怕再快,也需要消耗极其短暂的计算时间。而这个时间,以及不同杀毒策略之间可能存在的微小漏洞,就是机会所在!
档案员再次陷入沉默,这次的时间更长,光影剧烈闪烁,似乎在运行极其复杂的模拟推演。周围的能量光带都受到了影响,流动速度变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