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 > 第206章 青州风云 曹袁定计

第206章 青州风云 曹袁定计(1 / 2)

沛国城外的晨光带着几分凛冽,穿透薄雾洒在御林军的甲胄上,映出一片冰冷的金属光泽。经过一日的调整,大军终于踏上了北上的征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条长龙,沿着官道向青州方向延伸,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声与甲叶摩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雄浑的行军节奏。

刘进身着戎装,骑在通体雪白的“踏雪”宝马上,目光沉静地望着前方。昨夜的调兵令已快马送出,幽州、荆州、凉州的战局暂时有了部署,眼下他的重心,便是尽快平定青州——那里盘踞着曹操最后的势力,北海城更是曹操赖以喘息的根基,拿下北海,便意味着彻底斩断曹操的左膀右臂。

“陛下,李靖将军的先锋已过泰山郡,预计七日后可抵达北海外围。”樊梨花策马跟在刘进身侧,手中捧着一份军报,“据探马回报,曹操在北海囤积了两万兵马,由其族弟曹仁镇守,城防加固了不少,怕是要打一场硬仗。”

刘进微微颔首:“曹操此人素有韧性,即便到了这般境地,也不会轻易放弃。告诉李靖,不必急于攻城,先扫清北海周边的据点,切断其粮道,多打造攻城器械,待我大军抵达,再合力破城。”

“臣妾明白。”穆桂英应声,随即又道,“只是……袁绍与曹操在兖州与秦琼将军对峙,听闻我军北上青州,会不会派兵驰援?”

“必然会。”刘进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青州是曹操最后的屏障,也是袁绍制衡我军的棋子,他们绝不会坐视北海陷落。不过秦琼在兖州牵制着他们的主力,想来能抽调的兵马有限,不足为惧。”

他勒住缰绳,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绵延的大军,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军有御林军一万,李靖大军十万,加上后续可调派的兵力,足以应对任何变数。这一次,定要让曹操、袁绍彻底明白,天下大势,已非他们所能逆转。”

大军继续北上,沿途的郡县听闻御驾亲征,纷纷开城迎接,奉上粮草补给。百姓们夹道欢呼,看着这支纪律严明、军容鼎盛的队伍,眼中充满了对安定生活的期盼——多年的战乱让他们饱受流离之苦,刘进的大军所到之处,总能带来秩序与安宁,这份信任,早已深深扎根在民心之中。

兖州与冀州交界的联军大营,此刻却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中军大帐内,袁绍与曹操相对而坐,案上摆着一份从前方截获的军报,字迹潦草却透着令人心悸的消息——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北上青州,直指北海。

“十万兵马……”袁绍捏着军报的手指微微颤抖,脸上闪过一丝惊惧。他麾下虽还有三十多万大军,却被秦琼的十几万兵马牵制在兖州,动弹不得,本以为能凭借兵力优势拖垮汉军,却没想对方竟能分兵北上,直插青州腹地。

曹操的脸色同样难看,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眉头紧锁:“李靖乃汉军名将,用兵如神,十万兵马绝非虚张声势。北海是我最后的根基,若有失,我等便再无退路。”

他麾下的兵马多是家乡子弟,北海一旦陷落,军心必散,到时候别说与袁绍联手抗汉,恐怕连自身都难保。

“孟德不必过于忧虑。”袁绍强作镇定,沉声道,“当务之急是召集谋士,商议对策。青州绝不能丢,否则冀州将暴露在汉军的两面夹击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点头,当即下令:“传我将令,召集所有谋士,即刻到中军帐议事!”

传令兵应声而去,不多时,帐外便响起了密集的脚步声。袁绍麾下的审配、逢纪、许攸、荀堪、陈琳、辛评、辛毗等人,曹操麾下的荀彧、荀攸、程昱等人,陆续走进帐内,看到帐内凝重的气氛,皆是心中一凛,找位置坐下,静待二人开口。

袁绍将军报递给众人传阅,沉声道:“诸位都看到了,李靖率十万大军北上青州,目标直指北海。青州若失,我军危矣。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商议一个对策,如何解北海之围。”

帐内沉默片刻,程昱率先起身,躬身道:“主公,袁公,青州乃曹操主公的根基,亦是制衡汉军的关键。若北海陷落,汉军便可从青州、兖州两路夹击冀州,到那时我军腹背受敌,必败无疑。因此,青州必须救!”

审配点头附和:“程昱先生所言极是。青州地势险要,连接冀、兖二州,若为汉军所得,如同在我军肋下插了一把尖刀。当速派大军驰援,击退李靖,保住北海。”

“可兖州这边怎么办?”辛毗皱眉道,“秦琼在南岸虎视眈眈,我军若分兵驰援青州,他必然会趁机强攻,到时候兖州这边大营失守,同样得不偿失。”

众人一时陷入沉思,帐内再次安静下来。分兵则兖州危,不分兵则青州危,两难的选择让每个人都感到棘手。

曹操看向荀彧,问道:“文若可有良策?”

荀彧沉吟道:“以在下之见,可分兵救援。曹操主公亲率一部兵马回援北海,袁公则率主力继续在兖州与秦琼对峙,如此两全其美。只是……回援的兵马需精锐,方能抵挡李靖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