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 > 第167章 诸侯并起 烽烟再燃

第167章 诸侯并起 烽烟再燃(2 / 2)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北海与徐州的边境:“陈友谅在徐州拥兵十五万,此人野心勃勃,定然不会久居人下。咱们可暗中联络他,约定互为犄角,若是袁绍南下攻汉,咱们便趁机北上攻打公孙瓒,扩充实力,让陈友谅帮咱们防备后方。”

程昱眼中一亮:“主公此计甚妙!陈友谅与刘进素有嫌隙,又得徐州世家支持,定然愿意与我军联手。”

曹操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刘进推行新政,逼得天下世家抱团,却也给了咱们喘息的机会。这天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帐外的风带着渤海的咸涩,吹得军旗猎猎作响。曹操望着北方袁绍的方向,又看了看西方长安的位置,眼中燃烧着不灭的火焰——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活下去,要报仇,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徐州下邳,陈友谅的府邸原是陶谦的州牧府,如今已换了主人。陈友谅身着蟒纹锦袍,坐在陶谦曾经的座位上,接受着徐州世家的朝拜,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陶谦已经于月前病逝,陈友谅彻底坐稳了徐州刺史的座位!

“陶谦老匹夫,经营徐州多年,到头来还不是为我做了嫁衣?”他心中冷笑,目光扫过阶下的世家代表——徐州最大的曹家,杨家、张家,王家一个个毕恭毕敬,送上的贺礼堆满了大堂。而陈家本就是他的本家,支持他自然不用说。

“主公,自您接任徐州刺史以来,各县世家纷纷响应,短短两月,已募集兵马十五万,粮草二十万石,足以与袁绍、刘进分庭抗礼。”谋士张定边躬身道,“只是广陵太守张超,虽愿服从主公号令,却提出必须为他报兄仇,否则便不接受调遣。”

陈友谅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随即笑道:“报兄仇?这有何难?不过,此时天下一心,不能节外生枝!传我令,徐州全境暂停推行刘进的任何政令,凡有敢提及均田、盐铁官营者,以通敌论处!告诉张超,只要他忠心办事,广陵太守之位,还是他的。至于其他的,日后我自会帮他!”

“主公英明!”众世家代表齐声赞颂,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们支持陈友谅,本就是为了抵制新政,保住自家产业,如今看来,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荆州襄阳,刘表的府邸内,正上演着一场关乎“天命”的讨论。吴郡朱家的代表朱桓,被朱元璋派来荆州,此时正慷慨陈词:“刘荆州乃汉室宗亲,德高望重,如今刘进倒行逆施,得罪天下,正是刘公取而代之,承继大统之时!我江东士族愿拥戴刘公为帝,共伐逆贼!”

刘表端坐主位,捋着胡须,脸上虽不动声色,眼中却闪过一丝心动。身旁的蒯良、蒯越对视一眼,蒯良上前一步:“主公,朱先生所言虽有道理,却需谨慎。如今袁绍在北,陈友谅在东,曹操在青,皆拥兵自重,若主公贸然称帝,恐成众矢之的。”

蒯越补充道:“兄长所言极是。不如先遣使者联络益州刘璋、徐州陈友谅、青州曹操、冀州袁绍,探探他们的口风。若众人皆有推戴之意,再行此事不迟。”

刘表点头,心中的冲动渐渐平复——他虽有野心,却也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沉吟道:“便依二公之言。命韩嵩为使,前往益州;王粲为使,前往徐州;再派傅巽,庞季为使者,分赴青州、冀州,务必摸清各路诸侯的态度。”

“是!”

使者离去后,刘表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襄阳城外的汉江,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年轻时单骑入荆州的意气风发,想起这些年苦心经营的基业,若真能称帝,也算不负此生。只是……刘进的雷霆手段他早有耳闻,袁绍的野心更是昭然若揭,这条路,真的能走得通吗?

蛇灵的密探隐在襄阳城的角落,将刘表遣使联络诸侯的消息记在密信上,连夜送往长安。他们知道,这封信一旦送达,长安的那位年轻帝王,又将面临一场更大的风暴。

天下的局势,因刘进的新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支持与反对的阵营壁垒分明,袁绍、曹操、陈友谅、刘表……各路诸侯借着世家的支持迅速壮大,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已在悄然酝酿。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刘进,此刻正站在长安的城楼上,望着南方的天空。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难,但他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乱世之中,唯有强者,才能定鼎天下。他,刘进,必将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